刘婧怡:现实之外,生命之内
发布时间:2015/9/15 11:14:07
晨起临窗,极目远望,天边铅云低垂,酝酿着沉沉怒意。我看见空山灰暗而寂寥,如同一位垂暮老者,在等待风雨来冲洗他衰老面庞上的一道道沟壑。
雷电轰鸣,天洪倾泻,隔窗看见的,是暴雨中震颤的人间,芸芸众生,皆困于漫天大网中,苦苦煎熬。曾闻人生有三境界:生存、生活、生命。然而,当人世的一幕幕悲欢你方唱罢我登场后,我看见的便只有重压下的挣扎生存,如同在这场大雨里,生命的光影遍寻无迹。
我看见车水马龙,人影匆匆。看见风华正茂的青年随手抛掷垃圾,年老的保卫工人佝偻着身子默默扫去。看见鸢飞戾天,竟舍幽谷;鸠笑鲲鹏,自困井底。看见荧光屏幕前映出的苍白面孔,教室里学生被课业压垮的脊梁。看见佛陀拈花微笑,四大皆空;儒者周游讲学,入世中庸……尘世万般蕴于心底,却始终没有告诉我:生命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如何才能从容地享受生命?
有时候不禁劝自己,为何不做一个生命的隐士呢?作家说:“你必须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死亡之近。”我愿去听冰河消融,春回大地的轻响,或秋霜凛凛,木落千山的低诉。看林木春花由华泽充溢到摧败拉毁,又在秋冬之际敛藏英华于腹心,终于在来年春天各效其成。无形的性灵将人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但灵魂仍旧属于自然,所以寄情于此,心游万仞。然而我还是无法摆脱人世所见,众生之相,那样的短暂而贫瘠,也是生命的含义吗?种种疑惑,又将我拉入诡谲不定的漩涡,让我无法从容地享受生命。
正踯躅时,雪白的纸页上悠悠绽开一朵白莲,温柔、洁净而慈悲。花瓣似有妙语浮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我恍然大悟。
其实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每个个体其实都拥有独特而神圣的生命境界,若能找心底盛开的白莲,拂去障目的尘嚣纷扰,便可以看见隐藏在它背后的自身存在的绝对意义。逝者如水,而未尝往;盈虚如月,而卒莫消长。自然如斯,何况人类?人生三万六千场,只要每一刹那都是连绵不断的,又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肉体生灭,而灵识不止,我们不过是永恒于刹那中的某个光影。长度只是一种自然标值而已,我看见的生命岂止是简单的有限偶在?生命毕竟是美妙的、亘古不朽的,它本来就孕育着如幻大千。
如果生命拥有这样丰富的内涵,怎能让狭隘的目光蒙蔽了本该更加宽广的心灵?不必介怀他人的浮躁,只需用心看见那本质蕴藏的真善美;不必计较得失,相信生命本就能以奉献的姿态,去帮助他人,让它完成应尽的社会责任,亦会收获心理上的一份礼物。
“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先生的遗言仍在耳畔回响,我穿过时间的烟云,看见他饱含深情的沉静目光。因此,在消散了白昼魔法的黑夜里,我可以看见心底无数的光点在召唤,催促我提笔、阅读,去完成一项神秘的任务,从而与更高远的精神相遇,获得灵魂的自由,让生命显示它宝贵的精神价值。
现实之外,生命之内。看见的是有限,也是无限。文学永存,艺术永存,万物真情永存,唯有用心看见一粒微尘孕育的日月乾坤,才能发现生命多姿多彩的真实含义,从容地享受生命。
临窗而立,微微探身,头顶吊兰垂下一帘碧绿丝绦,如同少女温柔的长发。我看见,每一片细叶都被阳光镀上一层朦胧的淡金裙纱,在风中轻盈飘舞,诉说着生命的哲学。
作者: 刘婧怡,在读南平一中高二六班学生,曾获奖项:中国小作家杯现场作文大赛2007年一等奖、2008年特等奖,2012年南平市《海峡青少年读写》作文竞赛一等奖,2013年南平市“学会欣赏”主题中学生征文比赛二等奖。
指导老师:方珍
学校:南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