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子筝:学习雷锋精神,做新好少年
发布时间:2015/11/20 16:06:33
在座诸君:
雷锋精神形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物质匮乏但革命激情燃烧的岁月。雷锋的爱憎分明、崇拜领袖、刻苦学习、热情工作、勤俭节约、乐于助人,不是他自身独有的,而是社会的一种共性,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雷锋身上充满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集中着人性的真善美,这也是他最可敬最具魅力之处。
上世纪的雷锋精神在各种宣传播告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钉子精神鼓舞着人们奉献自己帮助他人创造生命的价值,到了新世纪新时代,我们仍锲而不舍地呼吁传承雷锋精神服务国人。只是,过去了这么多年,雷锋精神的弘扬到底已成人们言行的一部分,还是仅靠讲故事老调重弹?我们有我们的当代雷锋少年雷锋学雷锋标兵,用雷锋这样的称号来做褒扬,三番五次,宣传又宣传,呼吁大家向他们学习; 我们也有美德少年道德模范,把他们的孝与义大加宣讲。人们却似在看感人煽情的电影,除了抹眼泪也别无他想。社会基本道德的缺失既是人类文明的畸形发展,又是当今迫切需要学习雷锋精神的根本原因。
雷锋精神到如今早已不是帮助别人奉献自己那么简单的了,它更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一个标志,成为传统品德“孝仁礼义信”在新社会的继承与重铸。
关注弱势群体是学习发扬雷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弱势群体是权利缺失的一个群体,也是最应该被社会关注的一个群体。政府不断扩大的社会保障范围,到着力进行收入分配改革,改变弱势群体生存状况。但仅有政府政策是不够的,他们既在经济上处于弱势,在其他方面也处于弱势:表达意愿和诉求的渠道还不畅通,影响力、话语权较弱,甚至成为社会排斥、社会歧视的对象。做为公民甚至是弱势群体的一分,我们能做的就是理解宽容携手并进,不歧视也不偏袒,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服务:不搞双重标准,不占残障车位损坏残障通道,多陪陪儿童院的孩子们…社会上有许多人付出时间、精力、金钱、智慧、激情甚至满腔热血来关心和服务那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心中的理想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这些微弱的星星之火闪耀在中国的大地上,终会以燎原之势照亮中国,并将影响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造成这种差异和扩大这种差异的,已经不再是“出生”这一件不可选择的原因,而是公平公正要么缺乏、要么被破坏的现状。保证刚性的制度和公平公正的程序真正有效,人们才不会对个体差异耿耿于怀,才不会有如此强烈的弱势心态。
雷锋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说到做到,表里如一。这种言行一致的实干精神正是当代青年所缺乏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学习也是如此,认认真真听课做笔记完成作业。郭明义何以成为汽修双料状元;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40年实干不辍,历经许多困难和折腾,一路走过来,就是开拓,创下了举世瞩目的业绩,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旗帜;世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靠的从来不是运气耍小聪明。埋头实干,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顶天立地的脊梁。一步一个脚印走路,一钉一铆干事,用心思生智慧,展身手长才智,花气力增功力,享受过程,收获结果,问心无愧。怀此心,做事成事;笃此行,立人立业。
雷锋说“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坚持雷锋精神,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竞争中学会迎难而上在逆境中学会坚持不懈,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时代需要行动者,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学习雷锋精神。但有人说,社会风气不正是普遍现象,我们无力改变。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要净化社会环境更要从小环境入手,坚持岗位学雷锋,通过自身努力,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并在生活中实践,勤俭节约尊老善弱,乐观进取开拓创新,勤奋刻苦善于思考,注重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争做与时俱进的优秀学生。
多谢各位的倾听。
作者:黎子筝
指导老师:袁水林
学校:厦门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