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根:听《静悄悄的课堂革命》有感
发布时间:2015/8/7 8:54:46
聆听了钟启泉教授的《静悄悄的课堂革命》,既促人沉思,又催人奋进。钟教授说:“真正的教育不是关注孩子的成绩,而是关注孩子的发展.教育要教会学生关心、关爱,要发展学生的智慧,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品德教育、人文素养都要重视”,作为一线老师要敢于挑战问题的课堂。一节完美无缺的课堂,一定是假的。因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体是有差异的,是不断在变化的,所以,课堂上不可能没有问题的,钟教授的讲座给我几点感触:
一是学生的“学习权”。“学习权”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阅读、写作的权利,提问、深思的权利,想象、创造的权利,读懂自身世界、书写历史的权利,活用教育资源的权利,发展个人及集体力量的权利。钟教授强调,这次课程改革把“学习权”作为关键词提出来,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上升到作为一种权利而受到尊重的层面,这又是一种对学习者人文关怀的关注,体现了对人性、人权、人格的尊重。在我们的课堂上究竟学生的学习权有多少?我们的学生是否珍惜自己的学习权?我们的课堂上,为什么他们常常拒绝拥有这些权利?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什么时候被我们老师或者考试或者外界的影响给毁灭的?此时,我心中有很多问号!我们不妨思考一下,我们的常态课堂应该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在活动中教学生享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我们做到了吗?做到了多少?激励学生行使自己的学习权,应该是我们当前课堂上要关注的。
二是“对话式教学”。我们知道,“对话式教学”远比“灌输式教学”更有效率。“灌输式教学”的效率是牺牲了学习困难学生、失落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效率。我们每天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甚至是学习,最终为了什么?学生们是否达到了我们所期望的程度?为什么我们在课堂上卖力地讲授新知识,而我们的孩子们却兴趣缺失?我们知道采用“对话式教学”可能会耽误我们的教学进度,采用“对话式教学”比之以教师为中心操控课堂的效率要低得多。但是,却无损于学生学习的效率。在这里教师们要明确上课的目的是为什么,不正是要学生学习有效率吗?那么教师上课的效率应该和学生学习的效率是一致的。没有一位教师希望他上课效率高而学生学习效率低。加拿大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有一个重要观点:“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对话就没有教育”。课堂就应该成为一个对话的场所。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对话”包括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与自身的对话。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对话”的条件、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在对话中实现有效的学习。
今后在教学中,我将结合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条求,立足优势、突出特色,更新教育理念,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更有效。
作者:陈海根
学校:漳州市龙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