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菁:美丽的悲哀
发布时间:2015/8/12 10:24:46
近乎于完美的人物,生命中却不免带有几分缺憾。温婉和善,大方得体,遇事分寸,拿捏恰当,是古今人心目中百里挑一的淑女典范。
圆润丰美的容貌,豁达随从的性格,使宝钗刚来贾府不久,便建立起了很好的人际关系。长辈称赞疼爱,同龄姐妹钦佩喜爱,下人们也对她着实敬重,喜与她亲近,言谈举止、性格秉性、诸多方面,皆为已在此长居的黛玉所不及。
对于来自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黛玉的冷嘲热讽,她全然不放心上,而是以一颗博大宽厚的心去包容、理解、关爱。她教导劝解黛玉勿看杂书闲书,亲自为她送燕窝。如此之豁达,如此之诚心善意,纵使是平时孤傲尖刻的黛玉,也深深为她的宽仁和真诚所感动。从此黛钗冰释前嫌,宝钗用最普通,但却又是世间一般女子难以做到的方式化解了隔阂。无论是对于古代还是现代的女性来说,这种品性,都是极为难能可贵,值得学习的。
她随和识大体的个性,还体现在对待下人的态度上。对于屈死的金钏或是其他身贱的奴婢常常施以援手。在主子与丫头、丫头与丫头等之间的纠纷中,她乐意于充当“和事佬”的角色,但处理此类事件,却又很有分寸,对于长辈间的尔虞我诈,她选择避而不顾,既顾全了大局,又不至于落人话炳,这就是宝钗圆滑聪慧,乖巧大方之处。
都说豁达宽厚之人生活快乐轻松,可谁又知宝钗内心苦闷之事?多愁善感是女儿的天性,自然宝钗也有“女儿心事向谁诉”的忧愁与娇羞,对于宝玉,她着实也动过真情,而她的表露是理性的,是充满实际意义的,她时常劝诫宝玉以仕途前途为重,这惹得宝玉厌恶不已,因而也更喜同黛玉呆在一起。
也许是处处得体之中少了几许能令男子动情的娇弱与脱俗,才艺超群、近乎完美的她,使得颇为憨直、才艺平庸的宝玉望而怯步,不愿走近。但世事无常,造化弄人,二人终究躲不了“金玉良缘”的宿命。面对封建礼教庞大的威力,虽深知与宝玉今生无缘,也极力想成全他与黛玉,可如此弱小的身躯,如何与之抗衡?她只得把自己推向宝玉,同时也注定了将自己推向万劫不复之地。郁郁寡怀的黛玉含恨而死,心灰意冷的宝玉步入空门,二人都得以解脱,只剩那忍辱负重的宝钗,面对着人去楼空的结局,独守空房,在回忆与抱憾中渡过余下漫长而无味的人生岁月。
从她身上,我读懂了美丽,也读懂了悲哀。
作者:吴菁
学校:武夷山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