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辰:月色无边
发布时间:2015/8/12 16:02:08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夜,宁谧;月,朦胧。一位身着白色长衣、举杯对月的长者对着苍穹发出了感慨。枝柯涌流日月精华,花萼孕育出一朵尘世绝唱,一代文豪苏东坡以其旷世的才华和无比的阔达,将中国文人英豪俊逸的大气与细腻隽永的情思舒展至今,就像今夜无边的月色,融入了无数钦敬,赞赏东坡的后人的心怀……
一、西子倩影
这是一种新奇曼丽的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你看,它波光一闪,如西子嫣然一笑,涌动柳绿桃红,令东坡陶陶欲醉,神思飞扬,诗性大作。当夜,人们看到东坡身披皎月,徜徉湖岸,正营造一条长长的生命之堤——苏堤。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这月夜风荷,清雅静幽,别是一副笔墨,一种情怀。
二、赤壁凭吊
消失的那份君命诚信,使东坡像一只折断双翅的孤鸟,他那入世的理想只能高擎在不胜悲戚的凭吊之中。于是,他来到赤壁,与客泛舟。“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他仰慕当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却感叹自己而今“早生华发”,壮志难酬。一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多么失意,多么孤苦!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天终”,现实不可靠,他只能寄托天中月了。望着月儿,他的内心已一片澄明: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那些小人不懂,可江上的清风懂了,山间的明月懂了。
三、海南孤居
被贬渡海来到海南,东坡一过就是三年。茫茫天涯,渺渺海角,皆化作他流放生涯的见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他居贫却能豁达的精神;“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是他处厄却能自适的愿望。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用乐观豁达的浩然正气点化了人生旅途中的惬意。月光下,东坡“许国心犹在,匡时术已虚”。他的“许国”、“匡时”的积极用世之心始终没有泯灭。你看,他月下凝神,极目天外,一股壮志豪情涌上心头——“三策已应思贾让,孤忠终未赦虞翻”……啊,别样的深沉,别样的情怀,恰似这一轮圆月从阳翳中升腾,照得海角澄澈,天涯皎皎。
繁华落尽见真醇,于是他寄情于优美的诗文,沉淀出不朽的艺术。于是,凄苦得以超越,灵魂得以提升,奇迹得以出现。当东坡的生命携着明丽的色彩,浩浩荡荡地穿空而过当几纸金墨伴着喧嚣散落,是一种怎样的神奇而强烈的力量,用旷达塑造英雄又是怎样一种气概,用豪情冲破了逆流?
星空中,一轮清辉普照的明月,正用她那睿智而又亮丽的眼睛,注视着茫茫人间大地。
作者:董辰
学校:厦门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