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根评《仙人绣球的嫁接》
发布时间:2015/9/30 16:23:53
循序渐进介绍工作程序
——评《仙人绣球的嫁接》
建阳一中高二赵幼平这篇说明文介绍了嫁接仙人绣球的过程,全文按工作程序安排层次,脉络分明。文字也简洁,没有堆砌词藻,行文干净利落。它还注意到了知识的科学性,说明的客观性。
写介绍工作顺序的说明文,常分为准备工作和制作(操作)过程两个部分。本文也是这样,它一开始就介绍了准备材料和工具等等,“一片干净的刀片,六支竹签,几根细丝。”解说细致,处处为读者着想。在说明制作(操作)的过程时,也是条分缕析,介绍了切削、搭线、人工护理、拆线等过程,循序渐进地按工作程序写,一点一点,一层一层,由此及彼,有头有尾,逐一加以说明。这样写,既反映操作的进程,又能使读者容易理解制作的程序。
按工作顺序的说明方法,适用于写介绍某种成品制作过程的文章。它要求对事物的观察,除了客观性、精确性外,还要有一种持续性,也就是说,对操作过程的所有环节的观察都不允许忽略,因为这种观察的过程往往就是科学研究本身的组成部分,这种观察必须具有追根穷源坚持不懈的特性。赵幼平同学对如何嫁接仙人绣球的观察,可以说是十分详尽的,从头到尾仔细周密。例如,在说明怎样切削时,切的范围在何处,切多少,用多大力气都言无不尽;说明怎样搭线时,竹签怎样插,怎样缠线,缠线时将遇到什么情况,也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一丝不苟。结尾写嫁接成功后,还介绍了什么颜色的绣球会开什么样的花,真是心细手巧,为读者考虑得十分周到。可见他对整个嫁接的全过程的观察,也绝非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
当然,按工作顺序说明并不等于原原本本记录工作的程序。文章应当比客观事物更精炼、更生动、更有条理。作者是了解这个道理的。他写嫁接的过程能在重点、难点上多做文章。各段之间也注意连接,由一个过程到另一个过程,由一个角度过渡到另一个角度,都有“过渡语”,如“先准备”“第一步”“第二步”“完毕后”“过了一个星期”“不久”这些词语像是桥梁把隔河的两岸连接起来,使文气连贯,做到了言之有序,这也是这篇说明文习作给我们的另一个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