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毅婕: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
发布时间:2015/11/16 16:03:31
弹指一挥间,近一年的时光就在朗朗讲课声中,埋头批改作业的笔尖上,上课铃与下课铃的交替声中滑过。还记得,小的时候,“老师与学生”的游戏是我的最爱,伙伴们好奇又向往的目光总让我这个“小老师”信心满满。还记得,上学以后,谈古论今的老师就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他们充满鼓励的眼神总让我有着勇往直前的勇气。还记得,第一次站在这个讲台试讲时,在台下的一众评委老师的眼神中映衬出的是我内心的忐忑。也还记得,第一次面对我的学生时,在他们稚嫩又好奇的目光中投影出的是我初为人师的紧张与兴奋。往事一幕一幕,去年,我非常荣幸地成为了九中的一名语文教师,对于刚刚从大学校门踏出的我,对于新的角色多少有些不适应,但是那些一路伴随着我的灼灼目光,让我感受到了领导长辈对我的殷切期望,感受到了孩子们对我的信任,感受到了自己肩上为人之师的责任,让我有如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叙述的那样:得以“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教学工作中,由于经验尚浅,对于学情的把握从一开始就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但是很快,我在学生的变化的眼神中找到了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他们迷茫的眼神,告诉了我他们彼时的困惑,他们明亮的眼神,告诉了我他们彼时的收获。我开始慢慢把自己的视角从手中的教科书更多地投向了那一双双求知的双眸,我明白,要教好书上好课,不仅需要对于教材的刻苦钻研,还需要我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精进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当然我并不满足于在课堂上急切地追寻他们的炯炯目光,而是渴望能透过这一扇扇窗户真正地走进他们的内心。
在我的手机里,有一条今年3月10号来自于班级一个孩子的短信息,它只有简短的两个字:“谢谢”,但是我却一直舍不得删去。那是一个平日里非常聪明勤学的孩子,但是却犯了一个不应该犯的错误。我生气地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她,她闪躲着我直视她的目光,一张憋红的脸颊让我也有些于心不忍。放学后,我单独找她谈了话,她一言不发,末了,轻轻说了一声:“我懂。”那天晚上,我便收到了她的这一条只有短短两字的短信,回想起办公室里她清亮又倔强的眼神,我想,我也懂——懂得了她眼神中的愧疚与自责,懂得了生不教,师之过的责任,也懂得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彼此的信任与尊重。
在班级的后墙上,贴着我们这个班集体近一年来的荣誉。那几张奖状的背后,是一束束充满活力与凝聚力的炯炯目光。“老师,我得了第一名哪!”“老师,我们班赢啦!”一声声激动的呐喊声仍然萦绕耳畔。哪怕是一声委屈的“我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也让我倍感欣慰。俗话说,“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但是,当学生们与同伴齐心协力,为班级争夺荣誉,高兴得抱着我跳的时候,我这个“孩子王”也俨然成为了他们的战友,与他们同哭,同笑,共同享受着这个大集体带来的幸福与感动。我想,“不为二斗粮,甘当孩子王。”才是我彼时内心发出的呐喊。
当然,在九中的这些日子,使我难以忘怀的远不止这些。段长林恬老师那亲切的眼神,李宏杰老师那敬业的眼神,陈碧梅老师那温婉的眼神,吴雪莉老师那耐心的眼神,方英香老师那严谨的眼神,它们何尝不是明亮又美丽的呢?在她们的眼神里我读懂了“身正为师,德高为范”的真正含义。
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和性格塑造工程,而孩子的目光中,其实都蕴含着一颗最闪耀的星星,我希望能用自己丰富的知识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担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我深信,终有一天,我也能“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作者:叶毅婕
学校:厦门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