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根评《王忠肃公翔逸事》
发布时间:2016/2/19 11:25:26
添枝加叶想象合理
——评《王忠肃公翔逸事》
扩写要求对原文加以扩展。命题者提供的文字往往是一篇短文,或是一段文章,甚至仅仅只两三句话,这就要求写作者善于扩展,添枝加叶,展开合理的联想。它既可以补充原文的文字,又可以发挥原文的内容,这是培养描述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好方法。
扩写的要领是什么呢?周明同学这篇《王忠肃公翔逸事》,就是一篇很好的例文。
一是必须忠于原文,不能背离原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主要情节。
本文改写所依据的材料是一则文言文,写的是王忠肃公不肯为女婿升迁出力的事,表达王忠肃公身居要职不以权谋私的高尚品质。扩写后的文字能忠实于原文,突出中心。第一段写事件的起因,是公夫人“迎女,婿固不遣”的扩展;第二段写事件的经过,是“夫人一夕置酒”,“公大怒”,“击伤夫人”的扩展;第三段写事件的结局,是公“出,驾而宿于朝房”的扩展;第四段写事件的尾声,是公“旬乃还第”的扩展。这里,情节发展自然合理,完全与原文吻合;其中记叙的顺序,详略的安排,都是以原文为依据的。
二是要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添枝加叶要合乎事件发展的逻辑,要符合人物性格。
作者抓住了原文中夫人爱女之“甚”,女婿不遣之“固”,“女寄言于母”,夫人“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击伤夫人”等人物和情节进行合理的想象。增加了许多对话、动作和心理描写,使人物呼之欲出。如原文中写事件的结局,仅用“旬乃还第,婿竟不调”八个字。改写后,就将王忠肃公为什么过了十天才回家,回家后又怎样向夫人解释,都作了细节的描写,如见如闻,枝繁叶茂。王忠肃公对夫人的一席话,其实是人物的内心独白,点出了故事的意义,这就使扩写后的文字故事性更强,情节更生动,内容更充实。
三是注意语言的风格。因为本文写的是中国古人的故事,所以今年运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注意用白描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听其言而观其行”,“闻其言而见其心”,对话描写十分简洁,行动描写也干脆利落:
就这样过了十天,王大人听说夫人病倒,才回到府第。见到夫人时他感叹地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小女乃我亲生骨肉,哪有不思不想之理?但调职一事非同小可,若官皆为自身,朝纲自乱,国家自衰,黎民苦不堪言,如何是好?”王夫人也是深明大义之人。从此不再提及此事。
试想,如果在改写时,运用了欧化的句式,让古代人满口现代词语,那该多么可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