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王立根评《砍柴》

发布时间:2016/3/16 14:18:01
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
——评《砍柴》
人的行为动作是受思想与感情支配的,也就是说,是人的思想、情绪、品格的外露;只有着力描写人物的动作,才能使人物活起来。
福清一中初一陈国兴同学《砍柴》一文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我”,幼稚无知,天真好强;一个是小宝,聪明伶俐,老练热情。而这些性格特点,都从上岭、砍柴、捆柴、喝水等动作描写中生动地流露出来。
在上岭时,“我”气喘吁吁跟不上小宝,小宝就“放慢速度,顺手牵羊,‘缴’了我的扁担和绳子”。在砍柴时,“我”砍不动,小宝就作示范:“他张开两腿,左手抓牢一根树枝,右手挥起柴刀,对准树枝的交叉处,用力一劈,树枝‘咔嚓’一声断下来了。”捆柴时,“我”束手无策,而小宝“将干柴收拢,蹲下来,膝盖顶着柴,双手不停地把拢近的干柴网膝下塞”,动作干净利索,轻松敏捷,充分显示了小宝的老练。
动作描写,有时要与人物的言语相配合。在写砍柴时,小宝不时地纠正我的动作,并郑重地告诉我:“不管什么树,主干都不能碰伤,只能砍些枝丫,栽活一棵树可不容易啊!这话语是亲切的,又是成熟的,添上这一对话,使人看到了这个山里少年美丽的内心世界。再看这一段动作与对话的描写:
“怎么,砍不动了?”不知什么时候小宝已站在我的身边。他温和地说:“别急,慢慢来。看着——”他张开两腿,左手抓牢一根树枝,右手挥起柴刀,对准树枝和树干的交叉处,用力一劈,树枝咔嚓一声,砍下来了,动作干净利落,轻松敏捷。我接过柴刀,模仿他的样子,试了几下,倒也砍了几枝。他却不时地纠正我的动作,一会儿说我站的位置不对,容易砍伤大腿;一会儿说握刀的姿势不正确,事倍功半,并郑重地告诉我:“不管什么树,主干都不能碰伤,只能砍些枝丫。栽活一棵树,可不容易啊!”
这些动作特点与小宝对小伙伴的关心、体贴的感情联系在一起时,小宝这可爱的“山的儿子”的形象,就深刻地留在读者的脑海中了。
写动作是情动于内而形于外的,动作紧连人物的内心,不同性格的人物,他的动作是不同的。《砍柴》一文巧妙地把我和小宝的动作加以对照,把我上岭步履艰难,砍柴手忙脚乱、捆柴束手无策,和小宝的健步如飞、得心应手、熟练利索加以对照,把这两位不同性格的少年写活了。但这样写没有故意贬低“我”的意思,而是为了突出我和小宝不同性格以及他俩之间的纯真友谊,这也是本文在刻画人物动作上的一个特色。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