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钱本殷:“读写统整”的阅读教学真精彩

发布时间:2016/6/12 11:04:14

“读写统整”的阅读教学真精彩

 ——听何捷老师执教《十六年前的回忆》有感

退休近13年了,去年初,我就封笔不再写文章了。

今年5月24日,受鼓二小领导之邀,参加了鼓二小第一届读书节,有幸聆听了两节名师的课:一节是特级教师林莘的绘本阅读教学,另一节是风靡全国的青年教师何捷执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课,他们的课都令人耳目一新。

何老师上的是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课,展示了他“读写统整”的教学主张。在现场我就想,听课的老师一定和我一样,被何捷老师渗透作文指导的阅读课所震撼与折服,一定从这节课中得到诸多启迪与思考,一定为何捷老师上课的精气神喝彩。听着听着竟忘记做笔记,我心里产生了一种莫名奇妙的激动,产生了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想写点文字,表达内心的真切感受。

何捷老师的课上得精彩,这是大家的共识。我特别赞赏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理念新颖。

“理念是执教方向盘。”何捷老师这节课给我们的惊喜是理念新颖。“读写统整的阅读教学”是何捷老师“写作教学进行中”系列研究的又一项新尝试。毫无疑问,这项尝试和他以往百字作文、游戏作文、命题作文研究一样是成功的。

本课何老师的阅读教学改变了以往小语界对文本内容过于繁杂、讲究详细的分析,把读与写剥离开的做法。何老师根据文本特点,挖掘文本写作训练因素,将文本当做学生学习写“回忆录”这类文体的范例。伴随着阅读教学的过程,何老师有机地渗透写作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了解“回忆录”这种文体的特点,探寻“回忆录”文体的写作方法。在老师帮扶下,学生在反复自读、研读中,多方面了解写作知识,汲取写作营养,体悟写作之道,渐明写作之理,探究写作思路,学习选材方法,自然地把读与写融合在一起,为学写“回忆录”,作必要的前期铺垫,这就是本课教学理念的新颖之处,是我最赞赏之处,也是值得一线语文教师借鉴与深入探索之处。

本课讲述的是一段革命时期的特殊历史,离学生现实生活很久远。常说“文以载道”,在“文”与“道”结合方面,何老师处理得比较恰当,不生硬、不牵强、不贴标签,点到为止,既让学生认识历史伟人的革命情怀,感人的革命气节,又让学生受到精神与思想的洗礼,还让学生理解作者李星华写这篇回忆录的原因,自然地让学生明白写回忆录的写作动机,这也是值得称道的。

其次,教学设计精彩。

何老师的课特有“精气神”,富有感染力,纵观整节课,好像播演一部气势宏伟的牛仔大片。这与何老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是分不开的。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长课文,长课文按传统的教学,至少需要两三个课时,耗时又费力。长课文如何“短教”,并给学生留下宝贵的记忆,何老师精心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只用一小时就完成了教学目标。这很值得一线老师思考的。

第一环节:初识“回忆”。

这个环节何老师设计了两个教学步骤:

一是回忆中国共产主义的创建者,通过视屏展现了毛泽东、李大钊等八位先驱,接着播放当代歌唱家杨基文演唱的一首歌:《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洪亮高亢的歌声,创设了一种激昂的情绪,营造了一种庄严的氛围,再通过议论歌词引入新课,并进行简单的谈话,让学生初步认识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是认识回忆录的主要特点,通过互动让学生了解什么叫“回忆录”,了解有单篇“回忆录”与整本“回忆录”两种形式,认识“回忆录”是记在历史事件的书,是记载人生的书,是记载留下历史痕迹的书。这个环节很简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回忆录”文体的基本特点,培养文体意识,为后面的教学进展起了很重要的铺垫作用。

第二环节,沉入“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点,这是以读导写、读中学写、读写统整的教学环节,也是最为精彩、最具匠心、最有亮点的设计。

何老师是这样设计的:一是先让学生自由读,交流特别的感受,学生透过散落在文本中的素材(小故事),认识李大钊工作繁忙、很辛苦,也很危险;感受到李大钊对革命事业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精神。

二是通过教读课文,欣赏文本关键与重点文句,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了解怎样写回忆录。为此,他设计了如下读写融合、明晰的教学思路图:

条件:亲见   亲闻   亲历

品质:清晰   完整   真实

鉴赏:细节   情节   气节

何老师按这个导图,设计了如下“读写统整”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读中逐步获取读写密码:

一是好的“回忆录”写作必须遵循“三亲”原则——亲见、亲闻、亲历。李大钊和他的女儿李星华同时被捕,这“三亲”李星华都经历了,这就有了非常扎实的写这种“回忆录”的生活基础,有了写作素材;二是这样的“回忆录”必定是清晰的、完整的、也是真实的。这也是欣赏这单篇“回忆录”的要点;三是细节描述必须是清晰的,故事情节必须是完整的,革命者的气节展示必须是真实的。这些都是写“回忆录”必须注意的要诀。

何老师充分利用设计的思路导图,引导学生浏览课文,着重强调两点:第一感受“恍如昨日”的清晰细节;第二亲近现场,亲吻细节。何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清晰的细节是好的“回忆录”的标志之一,重点抓选择素材(故事碎片)和谋篇方法(串联的方法——(1)首尾呼应(2)时间为序(3)“我”的在场)。

何老师对读写结合的设计令人惊讶与折服:他向学生提供了自己备课的发现:“本文共1826字,32段,却出现了53次‘我’。”然后请学生思考:“既然是回忆父亲李大钊,可是写了这么多的‘我’,有什么作用呢?”试问,有谁备课去数课文多少字数,有多少自然段,用多少个“我”?这样备课多么精细!这样的设计具有多么敏感的读写意识!这一串三个数字完全出乎学生的意料!这个问题,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火花!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设计的妙处:

生1:让人感觉真实,因为“我”在场,写的就是看见的。

生2:用“我”作为线索,串联全文。

生3:我还认为,让回忆好像正在发生。

生4:“我”和父亲的对话,好像如在耳边,让父亲的形象变得更加生动了。

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已经能从写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了。可见前面“从读导写”的教学已经融化在学生思维血液中了。

此外,对五处带“枪”部分的设计,同样精彩独到:何老师引导学生深度研读课文,运用对照,辨析,最后梳理的方法,让学生获取与收藏“回忆录”写作要点。可见有了精心巧妙的设计,学生才会学有所得,才能有“带的走”的收获。

第三环节,跳出文本去实践。

这个环节这样设计是要求学生把在研读中悟到的写“回忆录”的基本方法,灵活地运用到写作实践。何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两幅图,再次启发学生如何为他人写回忆录。写作实践依然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这体现了将能力迁移于写作实践的设计理念。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重点、主线分明、环环相扣,课件运用恰当,融读写于一体。何老师无疑是一位语文教学的艺术设计师。

第三,教学过程精彩。

教学设计是执教者对作者原创理解后的再创作,施教过程就是对设计可行性的实践检验,何老师这节课教学过程,根据“读写统整“的主张,步步推进,层层深入,丝丝入扣,亮点多多,不必赘述了,下文着重说说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精彩之处。

一线教师常会遇到现场课堂教学与原来“预设脚本”不一致的情况,怎么办?何捷老师并没有被预设的教案所束缚,收放自如。当学生不会或回答不如意时,何老师没有轻易“糊”过去,他总能敏锐地启发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让学生在再三思考的过程中,理解能力得到了发展,思维品质得到了升华。这就是何老师课堂教学精彩之处。

何老师的课堂真正体现了“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地位”的理念。何老师驾驭课堂,游刃有余,令人叹服。我们看到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老师善于穿针引线,架设思维之“桥”。对学生的解答,何老师既有甜言蜜语的称赞肯定,也有幽默真诚的批评安抚,还有恰如其分的学法点拨,于是我们看到——

当学生疑惑时,何老师从容地引导学生读书、检索、标注,让学生追寻作者,走进文本,亲近课文,鉴赏品读,寻找答案;当学生冷场、沉默不语时,何老师及时插播相应的课件或提供外延的资料,让课件画面与资料适时说话;当学生回答问题卡壳、思维短路时,何老师不着急,镇定地在左右两拨学生之间走动,铺设“解答竞赛擂台”,敏锐地“接过”学生的话语,及时“接通”学生思维,使学生从同伴互动的发言中得到启示,理解问题逐步趋于完整;当学生解答出现偏差、不准确时,何老师耐心启发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巧妙激活思维,让学生自我顿悟;当学生回答与“参考书”的标准答案一致时,何老师以诙谐的语言,既肯定学生回答正确,又激发学生相信自己,用自己的话来回答问题;当个别反应敏捷的学生,“抢答”“领跑”过多时,何老师巧作必要的限制,既保护其自尊心,又让其他同学也有发言机会;当学生能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来解答问题时,何老师适时地用各种方式,充分肯定,加以鼓励······这些都体现了何老师课堂教学机智。

我记得一位诗人说过:“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茎,如果根茎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

何老师正是这样想方设法给学生以鼓励,发现与放大学生的优点,挖掘学生思考潜能,点燃学生思维火花,调动学生积极性。听过何老师的课,老师们总留下这样的印象:学生不存在“分心走神”、思维“冬眠”的现象。在何老师的课堂上,伴随着教学进程,学生呈现渐入佳境的学习境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学习景象。这是我们最乐于看到的、最理想的学习状态。

以上所写是我一时兴起,有感而发,由于本人理论水平有限,对何老师的课只能仰慕,无法从更高的视角来阐述,只好留下遗憾。

再谈两点题外话:

一是何捷不可复制,何捷的教风不可克隆,但理念可以复制,可以借鉴、学习;何捷是一位有思想的老师,是一位有个性的成功的“我”,他本身就是一本耐读的教育教学“成功学”巨著。成功的“我”是各式各样的,何老师独立性很强,所做的,是他对教育教学的独特理解;所教的,是他心里所特有的,是从他的心泉里流淌出来的。想做一个成功的“我”,要靠一线教师自己磨砺、锻打,获取教学成功之剑,自己破译教育教学成功的密码,这就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子,坚持朝前走。

“倾注心血一堂课,成功都与苦相连”,读懂何捷,欣赏何捷,要透视他的课堂教学,拜读他的各种版本的教育教学著作,要看到他成功背后付出的艰辛。如果把何捷老师课堂教学和他的著作比作绚丽多彩的花,那么就要追寻它的根扎在哪里,何老师的成功是基于他对教育教学的热爱,他痴情教育、迷恋教育,他的成功与他对教育事业倾注满腔热血、不懈追求是分不开的。

二是“打铁还须本身硬”。

何老师有很强的磁性、很高的悟性、独特的灵性,课上得扎实有效,这当然与他的睿智有关,但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具有一身教学好功夫、真功夫、硬功夫、巧功夫。这让我想到“打铁还需本身硬”,有过硬本领,上课才能如鱼得水。要想有教学过硬本领,要像何老师那样勤学、博学、巧思、善写,要像他那样敢于以自己的“精神”感召学生,以自己的“思想”影响学生,以自己的“行为”引领学生,以自己的“素材”指导学生,以自己的“成功”激励学生。

“读写统整”的阅读教学真精彩!“巧辟蹊径闯新路,躬耕教坛花盛开”,祝愿何捷老师在教育园地里不断尝试,再写新诗篇。

名师简介

钱本殷,福建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福建省优秀班主任,曾任首届福建省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从教四十年,是全国小学生办手抄报、编辑自己作文选的首创者;是指导小学生写赏析笔记的倡导者;出版《小学写字教学教师读本》)、《赠言集锦硬笔字帖》、《小学毕业生语文训练指南》、《小学毕业班学生作文训练指南》、《课堂作文指南》、《好作文聊出来》、《班主任工作面面观》等多部专著。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