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第一感觉”
发布时间:2014/11/20 10:48:02问:我们的预习都是照老师不知哦的题目做,上课提问,有备而答。但我觉得老是这样不好。是不是还有别的预习方法呢?
陈日亮老师答:照老师布置的题目预习,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在低年级。因为在还不知道怎么阅读时,每一步得有一个好向导领着,可以避免走弯路。不过有一句话,叫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旦“进门”之后,就要学会自己修炼。修炼的途经,就是养成自己发现问题的习惯,要凭着自己的感觉走。自己的感觉真实可靠,虽然不一定都正确。阅读就怕尽拿别人的理解当自己的,尊奉“标准答案”为金科玉律。我觉得,不少同学阅读能力差,有个重要原因,就是自觉不自觉地被某一些阅读条条框框束住了,被“标准答案”唬住了,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十分可贵的第一感觉。
当然,自主阅读,特别是经过一段指导之后学会自主阅读,还是有些基本的项目和步骤的。首先是诵读。把作者写在纸上,变成好比是在你耳边叙述,听起来会感觉格外亲切,印象会特别深。宋代大学者朱熹,曾告诉人们一个检验诵读的标准:要读到好像那话是从自己的口里出来,那意思就是从自己心里出来。我想,真能做到这样,读书的感悟理解能力必会大大提高。其次,要注意捕捉关键字眼、重要语句、精粹文段。我的习惯用语叫“三精”:精要、精辟、精彩。这“三精”,就是坐着向你输送的特别经过强化的文字信号,你怎么能错过呢?再次,就是上面说的,试着“自己提出些问题自己解答(叶圣陶)。或是写在笔记本上,或是写在课本的“天地头”,或边白处,这也便是前人提倡的“旁白”、“批注”。预习能坚持这么做。日久必有收获。
你何妨一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