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为何“揠苗助长“的是父亲?

发布时间:2014/12/8 15:13:25

问:三年级有一篇寓言《揠苗助长>》,文中讲父亲揠苗助长,他的儿子发现了。我们都知道年纪大的人有经验,为什么会是父亲去揠苗助长呢?是否应该是儿子去揠苗助长更合情理?

 

 

答:关于《揠苗助长》里的父子,父亲违背常理去“揠苗助长”,“庄稼全枯死了”,这个结果确实是被儿子发现的。这不是故事有问题,更不是教材有问题。因为这则寓言选自《孟子》,在《孟子》中就有这样的叙述:“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说明寓言本身就是这样叙述的。

大家知道,这是寓言故事。寓言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假托性”,也就是故意编一个故事来说明某一个道理,并非真有其事。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这些“编”的故事往往十分荒诞,让别人觉得“好笑”,从而让别人更容易明白故事所告诫的道理。这个故事中,连儿子都知道不应该拔苗助长,可是父亲居然这样做,显得十分荒诞可笑,劝诫之理(任何事物都有其客观规律,如不从实际出发,而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规律,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遭到失败)在故事中虽一字未提,却更加明了了。

以上发言,供参考。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研室 陈昌发

来源:人教网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