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孙绍振:要自然地、自由地表达自己,贴近自己

发布时间:2014/12/19 10:55:43

王立根:现在的情况与我们读中学时很不——样,我们那时作文水平多数是中等,文从字顺,尖子不多,落后面也很少。现在两极分化很厉害。报上、网上发表的优秀作文,确实令人惊叹,但还有许多同学却犯了“失语症”,一旦握笔为文,左支右绌。要让他们自然地、自由地表达自己,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做许多艰苦的努力。学生在作文中有太多的套话、废活。有一次香港学生和大陆学生一同写香港回归的话题作文,香港学生就写得很有个性。一位同学这样写:

我深深喜爱香港的繁华,更爱她的“香港味道”。光闪闪的商厦、半旧的唐楼、挤迫的食肆加上里面的香港俚语,都陪伴着我成长。事实上我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香港人,就连我的价值观,也深受香港环境影响……在九七年之后,香港成为“香港特区”,是中国的一部分。我身为中国人,渴望见到中国人团结一致,渴望世界各地的华人发扬中华文化;我希望贡献香港,也希望建设祖国。他日在国际赛事中,我若看见中国队获奖,心头将是欣喜而雀跃的;但如香港特区队伍夺标,我更加有一种光荣和亲切感。日后,无论我身在何方,仍与香港特区一脉相连……

你看,不是很有个性吗?可我们的同学一个个写出来,却像《人民日报》社论。

孙绍振:从小学到中学,作文教学都有一种不约而同的做法在妨碍中学生有效地提高水平。本来一个孩子是很天真的,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比成年人更易于自然地、自由地表达自己,他们没有必要伪装,也没有成年人那么厚的“人格面具”,讲话待人都是一片天真烂漫,这几乎不用训练,完全是天生的、自发的。可是一到作文里却不是这样,能够把自己的天真烂漫自然地表现出来的孩子,成了不可多得的宝贝。大多数孩子不知怎么搞的,一到写作文就变得少年老成起来。我的女儿在念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写过一篇作文,叫做《清道夫》,她描写我们院子的扫路的工人,说是穿着白大氅,戴着白口罩,手里提着铃;一听到铃声,我的女儿就感到充满了诗意,对这个工人产生由衷的敬慕。她把作文拿给我看,我说你真是见鬼了!我们家院子里的工人,难道是你写的这样一个白衣使者吗?明明是一个发育不健全的侏儒,连说话都有困难,动作也并不是很伶俐,你为什么实实在在地不去写,而去胡编乱造呢?你天天见到的,你写不出来,你根本没有见过的,却大写特写,你这样怎么能获得得心应手的表达力呢?她说,如果按照实际情况写,老师可能会说“立意不高”的。原来在她的脑袋里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式,如果生活和她的模式不一样,她不是修改、丰富她的模式,而是修改生活。我说,胡编乱造出来的高立意就不可能不是虚伪的、不诚实的,文章只要是不诚实,就会让人觉得讨厌。其实你要对环卫工人表示你的敬意,并不一定要他穿着白大氅,如果你在观察一个穿着很土气,身体发育不良,智商水平不很高的劳动者时,能够从他许多不可爱的地方看出一些难能可贵之处,那你就有了进步。从大家都觉得可爱的人身上看出可爱,是一种水平;从大家看不出可爱的人身上看出可爱来,是更高的水平,也就是更高的立意。或者你看来看去就是看不出什么可爱之处,你就把你的感觉写出来,由此你可以观察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对普通人很麻木,或者研究一下,他这个人究竟有什么东西是绝对可恶可恨,不管用什么好心对待,都无法建立起好感来的。所有这一切都是立意,而且很可能是很不错的立意。

王立根:现在提出“怎么想就怎么写”“怎么说就怎么写”是很正确的。要提倡“自由状态下的写作”,“率性写作”所谓率性,就是打开心胸,打开心灵,与自我、他人、社会以及自然对话,用语言文字向他人、向社会传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让自己进入一个更为自觉、主动、自由的写作状态,写作是我们独立个性的表现,有了这个状态,才会解决手生的问题。许多同学之所以写不好,原因之一就是摆出一副做文章的大架势,其结果是越写越不像自己所想和所说的。

孙绍振:写作文,尤其是初级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关键是贴近自己,但是由于一些错误的片面的作文教学理论的影响,许多青少年的作文实际上是越写越远离自己。我女儿为什么费死老劲去写那些不存在的东西呢?就是因为在她写作之前,老师在她头脑中灌注了一种标准、一个模式,这种标准化了的模式的特点就是理想化。不理想化,就是立意不高。本来对于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心灵,天真活泼的孩子有许多生动的各不相同的想法和看法,但在某种强大的权威的模式君临之下,除了一种想法,一条思路,一两种表达方式得到承认以外,其他的一切可能性都被扼杀了。那些表面上看来与流行的标准化的模式不相同的初始观感,本来经过几个层次的转折就可能上升到更新更具开阔视野的高度。我们的作文教师本该更细心地珍惜青少年的这种独特的初始观感,可惜错误理论的统治却使这些初始观感还没有来得及让它

开出花来就被扼杀了,模式化、理想化,就是概念化,概念化的东西反复灌输就会有一种权威的力量,有一种虚伪的闪光。虽然它在本质上是无力的、虚弱的,但在表面上却是闪光的、动人的。它会搅乱青少年的视线,有时会像一座山那样挡着他们的眼睛,使他们的感官在真正生动的有特点的事物之前发生视觉瘫痪,在真正活跃的心灵面前发生感觉麻木;相反,对于那些虚假的东西,明明不曾在生活中和心灵中发生过的东西却有某种莫名其妙的模拟能力,这种能力强大到如此地步,以至于麻醉自己,甚至使作者丧失感受力,最严重的,一辈子不可救药。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