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技巧】精读和略读
发布时间:2015/2/4 16:51:55精读是一种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它不仅要求按照顺序,仔细地看清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还要求对文章的语句、段落和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对于语句,不仅要准确地理解它的字面意思,还要深入领会它所表达的深层意思和感情色彩;对于段落,不仅要能概括它的大意,还要弄清它的内部层次和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对于全篇,不仅要归纳出它的中心思想,还要明了它的结构特点和思路。精读还要求能把一篇阅读材料与其它作品或现实生活相联系,能对所描绘的情景仔细体会玩味,力求使自己置身于作品之中,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补充它,丰富它;要求能够客观地站在作品之外,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做出全面的衡量和判断。
宋代学者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其要求是:“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渐进,则意志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他还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这些话清楚地说明了精读这种方式的主要特点。
略读也是一中很重要的阅读方式。它与精读很不相同,它从不是从前到后一字不漏地阅读,而是着眼于通观大意,或专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对于文中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常常略去不看。
略读这种方式,前人也早有采用。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和徐元直等人一起读书,别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纵观大意,迅速把握住主要之点,这正是略读的基本特点。在学习和科研中,这种阅读方式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就将难以适应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需要。不过应当指出,略读与那种心不在焉,走马观花的读书方式不同,前者是一种有目的的、精神高度集中的阅读活动,而后者则是毫无目的的,漫不经心的乱翻。
精读和略读这两种阅读方式,是由不同的阅读目的、不同的阅读材料和不同的阅读环境所决定的,各有用处,要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运用。例如,中学生阅读教科书,目的是要透彻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就要采用精读方式。又如,查找资料,就宜于采用略读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逐一精读所有的参考资料是不必要的,但一旦找到了所需的资料,对其中重要部分又必须精读。这两种阅读方式经常是交叉运用、互为补充的,恰当地运用,将大大提高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