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从每天积累一点做起

发布时间:2015/2/12 10:33:05

 

问:我们几个高一同学暑假里谈到一个话题:过去一年,语文到底学到了什么?除了多几篇课文的印象,好像什么也没有留下。想起明年如果还这样,那会增加多少郁闷!语文怎么才能学得实惠一些?

 

陈日亮老师答:你们所谈的话题十分现实。是的,一门课程要是不能让学生看到实惠,就是老师也会苦闷不堪。但,究竟什么是语文的“实惠”呢?我想,不必高谈阔论,就从语文既是工具也是文化这个常识来讲,至少,每周几节语文课上下来——

1.你是否问过自己,这些日子又新认识掌握了多少字、词、句?课文里,已掌握的,是否注意作者怎么用它,是常规的用,还是有了变化?没见过的,好比新结识的朋友,是否立即有了新鲜感,有了交往的渴望,也就是说,是否想试用这些词语表情达意,甚至当场在心里“虚拟”了一下?这,就叫做意识的自我吸收,是每日语言积累的自修功,是语文学习的第一功!学习语文的认字、识词、阅读、记诵等,总是被人疏懒的惰性所拒绝,实行了一两次就很难坚持。这样随读随丢,随见随忘,哪一天和朋友见了面,竟是相逢不相识,或是似曾相识而实不相识,日久则成了语文社交界的贫困者和孤独者。你所说的“什么也没有留下”,不就是这个原因吗?

2.另一项是隐性的积累,是在语言思维方面下的功夫,也就是对语言和言语的感悟、思考、联想、想象等能力的锻炼提高。它是渐进的,潜移默化的,然而却是更重要的积累。正如每天吃过三餐,不能一下子就发现个子长高长胖一样。一年过去了,没有找到“发育的数据”,就不到生长的“实惠”,难道就白活了吗?

在数理化的课上,思考联想是带有强制性的,在一个问题面前,你不能不动脑筋去想,而语文却可想可不想,即便想了,也未必就能得到正确而一致的答案。因此不少同学就不肯在这一类隐性的积累上下功夫,不肯自觉地练语言思维的内功,久而久之,感悟思辨的能力得不到练习提高,学语文的“实惠”就更看不出来了。

语言积累有限,语言感觉又差,此时再去谈精神人文的陶冶,岂不又成了虚话?所以,每天不讲虚话则已,要讲,就得老老实实,简简单单从每天的这两项积累做起,变被动为主动,由课内到课外,下决心去努力实践几千年钱老夫子的那两句教诲——

日知其所无,月无望其能。

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