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写作需要冲动

发布时间:2015/6/23 14:12:52

古人说:“意在笔先。”现在普遍的情况是“意在笔后”。同学们在写议论文时常常不动脑筋,急于下笔,写一点,想一点,再写一点,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挤牙膏”。下面是高二一位同学写的一篇短文,可以反映出某些同学的写作过程。

我的构思过程

看了我这个题目之后,您也许会哑然失笑:一个中学生,又不写什么长篇小说,又有什么“构思”过程值得写呢?可我却觉得值得一写。

我构思一篇作文,简直比作家写一篇长篇小说还要难。虽谈不上是构思,只能说是“挤牙膏”罢了。比方说,这次老师出了个作文题:《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哎呀,我的老天爷!这怎么写?听到这题目我头就发胀。又是议论文,我没有理论,叫我怎么说?这是句古诗,要我们就它发表议论,就是要从这句话中悟出一个道理。可是这不是很明白了吗它要看得远就要站得更高,谁不知道?

没什么好写的。如果联系我们的学习,这又落入俗套。我这次要别具一格点儿。可是,我还能联系什么呢?算了,还是写写学习吧。这方面论据较多,我拿出课外阅读笔记,翻呀翻呀,找到了一个,想一想,能对得上号吗?好像还凑合着能对上号。好吧,就用这个,于是开始动笔,写了一段,不好,把它撕了。再写几段,怎么接下去写呢?只好咬笔头了。不管怎样,还要挤出一段结尾,不然怎能算是一篇作文呢?挖空心思,好不容易又写了一段结尾。“杰作”创作完毕,我不免有些得意,欣赏了几遍,好像马马虎虎还能过得了关,午是收起作文本,心里简直比大热天吃了西瓜还舒畅,不禁有点儿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样子。

不一会儿,爸爸问我:作文写完了?你的论点是什么?论点?我也不太清楚,反正与学习有关。那么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观点?我没有什么观点,就是这么写下来就是了。

我就是这么稀里糊涂地完成了我的“构思”。凡是议论文,我基本上是像这样“创作”出来的,我自己都觉得像是愚公移山,一点一点挖,挖到一点算一点。

我把这篇习作一字不易地引用在这里,你看,这不是非常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某些同学整个构思过程吗?为什么会“挤牙膏”呢?从教师角度说。老师所出题目毫无新意,不能激起学生写作的冲动;从学生角度说,她并没有“我要写”的愿望,对命题毫无兴趣,只是勉强敷衍。其结果,当然思路闭塞,下笔阻滞。由于不是意在笔先,想了再写,所以对事理也不知道阐发,只好挖空心思,以罗列论据材料来代替论证了。众所周知。语言总是被思想所制约,思想明确,语言也就明确。思想混乱语言也就混乱。如果没有写作的冲动,思想又怎能明确呢?后来,我发现这位女同学对人的衣着色彩很有研究,我说,你就写一篇题为“生活的色彩”的作文吧。果然,她兴致很浓提起笔来就写,洋洋洒洒一千多字,不到一小时一气呵成。其中一段是这样的:

生活的色彩是多层次的,每个人都追求着不同的色彩。意志坚定的人,他们渴望征服生活的每一个堡垒,这是一种热烈的鲜明的色彩;清贫自守的人,他们悠然自得,与世无争,这是一种淡雅的,不太显眼的色彩;愤世嫉俗的人,他们看尽世态炎凉,不被世人所理解,它属于浓重的暗色;至于那些居心险恶、钩心斗角、心胸狭窄的人,则是那不讨人喜欢的灰色调子。

生活中没有两个人的色彩是完全相同的,有的只是共性和个性的和谐,这正如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这篇作文努力揭示生活的色彩,同时也力图告诉人们,色彩只有和每个人内心崇高的情感结合起来,才会显出魅力。它在说理时摆脱了常见的学生腔,有联想,有抒情,还有通感手法的巧妙运用。可见写作需要冲动,但冲动的后面,需要平时对生活的长期观察、思考和积累,只有厚实的知识背景,才能支撑着你的写作冲动。于是当某一话题触动了自己的感情。自然就文思泉涌了。否则,光有冲动是仍写不出东西来的。

(作者:王立根)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