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有奇笔
发布时间:2015/6/23 14:17:48写文章,第一句写什么,这是值得讲究的,好的作品,留下开篇的奇笔,常被人称道,如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开头:
说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仅几句话统摄全书的题意,并富有哲理,让人读之久久不能忘怀,成了千古名句。
开头除了起到总摄作用,引人人胜外,作为作文结构的一部分,它还起到许多各不相同的作用。
为全文定调子。这是常见的笔法,许多好作品都是这样开头的。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的开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几句开头,雄健突奇,简洁有力,写尽了阿房宫修建时的盛景,气势凌人。为文后的写秦皇由盛人衰,自灭其国造势。可见,开头就像是乐曲的首句一样,可以给整篇定下调子。
许多好的开头,常常直接点明题旨,如朱自清的《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也有交代写作动机的,陈栋同学写的《草帽情》,开头是:
我多么怀念我的那顶小草帽啊!那是我小时候离别我第二故乡时,山村一位大婶给我编织的。在那金黄色的帽沿上还有用红色的丝线编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鸡。我喜欢极了,把它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上了大卡车。不料卡车发动后起了一阵大风,把我那刚戴在头上的小鸡草帽刮跑了,刮到山涧里了。我哭着、嚷着要下车去拾回它,可妈妈却紧紧地把我搂在怀中……
我今天要写一写我这顶梦绕魂牵的小草帽。
无论是点明题旨,还是交代动机,这样的开头质朴无华,头绪清楚,一开始就进人事件的叙述,不加其他渲染描绘,所以一般人称之为“开门见山”法。
开头设计要求“新”。新,就是新颖,它可以是内容的新颖,也可以是形式上的新颖。顾锡群同学写的《秋赋》,不从正面歌颂人手。而是欲扬先抑:
每当我想到秋天,脑海里立刻条件反射般地展现出来一幅画面:草木枯萎,树叶落地,百花凋零,大雁南飞。这般冷落的秋天,说心里话,我实在不希望它的到来。
这样的开头,能引发读者的深思:你不是赞美秋天吗?怎么能这样开头?读下去才发现作者的感情变化的种种轨迹。
开头设计还要求“深”,就是深刻,使读者耐于咀嚼。如林敏同学写《生命价值何在》一文,为了阐明自己的看法,先引而不发,以发问的形式启迪读者一同深入思考:
有时,我仰望深邃的苍穹,沉思道:同是宇宙的产物,大千世界的人,为什么有的人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却使自己的生命放出炽热的光芒,永受后人的爱戴和尊敬?人生的价值究竟何在?
好的开头也求“奇”,奇就是奇特,以超越常规的文字来吸引读者。比如:有一篇杂文叫《我想做奴才》,开头是这样的:
消灭了剥削和压迫,被奴役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但奴性却并没有因此消亡殆尽,奴性的土壤依旧是不贫瘠的,奴性在土壤里所能获得的好处还是很多。面对种种好处,我的的确确想做个奴才。
这种奇特的开头,吸引你不得不读下去。
好的开头也求“美”,美就是优美悦目,特别是体现在情感的抒发或风景的描绘上。陈向聪同学写的《松颂》曾获得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大赛一等奖,它的开头是这样的:
是雪花凝缀疏枝,才如此千姿百态?是白玉装点斜干,才这般洁白晶莹?不,雪花没有您那俊逸的风度,白玉缺少您那高洁的品格。凛凛的瑞雪世界里,凌厉的朔风中,万花纷谢,只有您冲寒独放,您那绰约的身姿,益远益清的幽香,给凝寒的大地带来了一片生机啊!梅花,您是尘世间凌霜傲雪之花!
这里,并列的问句,产生了吸引了人的气势;对比式的答句,又道出梅花独有的韵味,诗一般的文字,让笔端满蕴情感。
许多作家非常重视文章开头的设计。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开头生动地告诉了我们这个经验结论。托尔斯泰经过了四年构思(1870~1873),确立了取材于现代生活的长篇小说的情节,但他却是在读了普希金的一个残篇开头——“客人聚集在别墅里……”,才确定了自己的小说直涉情节的开头: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奥布浪斯基家里。一切都混乱了……”
这是—个脍炙人口,令人仰叹的开篇名例。
一般地说,设计一个好的开头,下面的文字就很顺,否则很难写下去,硬写的话,也很枯涩、不流畅,遇到这种情况,只有放弃这个开头重新来。文无定法,开头也无定法,文章开头是为主题服务的,好的开头要利于情节迅速展开;要准确、简练地表现社会背景,鲜明生动地揭示主题,要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要一开始就造成强烈的悬念,引人人胜,引人深思。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作者:王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