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关照呼应,有起有落

发布时间:2015/6/30 14:50:28

照应是指文章前后内容的关照呼应,前面如果有交代,后面就必须有响应。前边有悬念,后边应必须有结果。后边有突起的细节,前面就必须有铺垫和伏笔。反之也一样。契诃夫这样形象地指出文章各部分间的互相照应关系:“要是您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里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枪,那管枪就不必挂在那儿。”当然,如果在后面章节里要“开枪”,就必须在前面的章节里“挂着枪”或以其他方式出现“枪”。

例如,冰心的《小桔灯》,第四自然段中写道:

我拉着她问:“你的家远吗?”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登、登、登地下楼去了。

“我”与“小姑娘”素昧平生,当然不知道她家的地址,这段对话,为下文“我”能独自到小姑娘家去探访她埋下伏笔。

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起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桔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这段文字与上一段对话互相照应。同时,“我’’买的“几个大红桔子”又为下文小姑娘做小桔灯提供了物质基础。

课文《挺进报》(节选自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在烈火中永生》)中,第四自然段“他立刻明白了,就轻轻地关上灯,拉开窗门,随手拿起准备好的扫帚,小心地挂在窗台下面的钉子上”和下文第六自然段相呼应:

八点正,市委的同志来了。四周没有发现可疑的情况,他一直走向陈然住的小楼,忽然看到窗外挂着扫帚,立刻扭转身,从后门走出去了。

课文《挺进报》中还有很多前后照应的例子,比如,陈然接受狱中党组织的指示,不写《挺进报》的刊头,坚持写仿宋字,并且交代“黄显声的报纸每天都按时送达,铅笔簿纸和小刀都要妥善地藏起来,敌人来搜查,一点线索也没有。”这一切都为许晓轩的挺身而出,经核对与纸条“笔迹相同严以及从敌人报纸上“果然找到了纸条的那条消息”做了铺垫。文章中有许多细节,有起有落,有呼有应,写得天衣无缝。

记叙文在哪些地方需要照应?

第一,文章开头和结尾要照应,这是照应的一种常见的形式。

第二,行文和标题要照应,这种照应可能只在开头也可能在行文中多次出现。比如:

经一事,长一智

人们每经历一件事,都会或多或少地懂得一些道理,增长一些知识或见识。

我的记忆里有着这样一件事,它使我懂得了更深刻的道理。

那是在三年前的一个暑假里,麦子都开始黄了,伏水也下来了,我跟随爸爸去淌水。正好碰见了本村的李明,他也来淌水,手里还抱着个小型抽水机,对着我们“嘿嘿”直笑,好像在向我们夸耀他刚买的抽水机呢。我对爸爸说:“爸爸,李明会使那玩艺儿吗?”“他没念过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谁能知道呢。”说完,我们便朝着自己的田里走去。由于我们的田低,渠高,所以淌得很快,可是李明家的田高,渠低,因此就得用抽水机。我好奇地走过去看,李明边在渠道里掏坑,边对我说:“小华子考上中学啦?”我“嗯”了一声,他又说:“念书嘛,也没意思,你看我,一天书也没念,照样开拖拉机,瞧,又买了抽水机。”我听不上他的话,便走开了,等我走到田边,李明的抽水机也带好了电,还向田里冒水呢!我和爸爸望着他,他手扶着锹把,又在得意地对我们笑。

忽然,抽水机停止了抽水,好像被什么卡住了,只见李明蹲了下去用手去掏那叶轮里的东西,几乎在同时听见“哎呀”一声叫,李明便倒在了地上。爸爸和我,还有队上的人都跑过去看,原来他的手被站台地轮给绞掉了,爸爸赶紧和几个人抬着他向医院跑去……

因抢救及时,李明活了过来,但却失去了一只手臂,造成了终身伤残。他的惨痛结果,是由于不懂科学知识,没有采取安全措施——断掉电路所造成的。

直到今天,我对此事仍然记忆犹新,我更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在今天的生产条件下,不学习科学知识,就很难掌握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从此,我的求知欲望更高了,对念书也更有信心了。

这篇作文开头照应了题目,各部分内容又彼此照应,文章的结尾还照应了开头,点明题意和中心。文章主题也注意了前后的照应。前面交代了李明“手里还抱着个抽水机”,“抽水机”这杆“枪’’在下一自然段就“打响’”,并非虚设。“我”和“爸爸”及“李明”的对话中,‘‘爸爸’’的话交代了李明“斗大的字不识一筐”,李明的话“你看我,一天书也没念,照样开拖拉机,瞧,又买了抽水机,”为下文李明‘‘由于不懂科学知识,没有采取安全措施——断掉电路”修抽水机,手臂被抽水机叶片绞断,“造成终身伤残”,做了很好的铺垫。文章起落分明,照应严密。

(作者:王立根)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