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简洁朴素,不干瘪,不拖沓

发布时间:2015/7/7 11:36:19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说:“简洁是天才的姐妹。”他写的短篇小说短小精悍,人木三分,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精晶。“言贵精,不贵多。”陶渊明《桃花源记》才300多字,但主题深刻,文字优美,千古流传。《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平均1000字左右,其中《义鼠》只有120字。相反,许多冗赘的文字在历史上传为笑谈。明朝年间,一个叫茹太素的官员写了长达17000多字的奏折,其中只有500字是有价值的,以至明太祖朱元璋恼得下令把他痛打一顿。

当然文章的繁简与长短不一定就成正比,短的文章中如果有废话不能说是简洁,长文章如果内容充实、语言精炼也还是简洁的。《红楼梦》《资本论》等长篇巨制,其语言是简洁明快的。把语意表达好之前,少一个字也不行,语意表达完整之后,多一个字也不可取,这才是文章简洁的真谛。文章形式要服从内容,内容要充实,如果一篇文章,内容贫乏,即使文字很简短,像三根筋挑着一个头的“小瘪三”,那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简洁”。内容丰富的文章,不拖泥带水,健而不腴,壮而不肥,章章金玉,字字珠玑,也是简洁的文章。

同学们初学写作时喜欢堆砌粉饰,用了许多不必要的形容词甚至是生造的词语,这是造成不简洁的原因。

例如:

在乳白色的朦胧幽淡的月光下,温柔的春风轻轻地抚弄着河畔婀娜多姿的垂柳。我如醉如梦地沉醉在这迷人的夜色中,远处近处的蛙声此起彼伏,好像密鼓一般高一阵,低一阵传入我的耳朵,我仿佛闻到了我家乡送来的泥土的沁人心肺的芳香……

这段文字,就堆砌了许多词藻,显得很拖沓,如改成:

在幽淡的月光下,春风轻拂着河畔的垂柳,对着这迷人的夜色我不觉沉醉了,在远近起伏的蛙声里,我仿佛闻到家乡泥土的芳香……

这样一改,文字少了,但意思反而更清晰了。

有的同学写作时拖泥带水,主要原因于写作之前没有通盘考虑,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考虑详略。有篇作文,写的是小时候与两只小狗为友的一段往事,表达了良心的不安和自责,并把这件事归咎于幼稚无知和人性的弱点——狠毒并缺乏同情心。感情真挚深刻,两只狗也被人格化,被刻画得楚楚动人。但文章显得较为松散、冗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的段落是“可有可无”的,尽管也写得很美,比如文章开头的3个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我的童年和许多人的童年一样,既有绚丽美好的时光,又有稚气童趣的小事。但记忆好像是一个不公平的裁判,它不均匀地将自己渗入到我所经历的每一件往事中,令我再度回首时也为之迷惑、无奈,我只有将自己记忆深刻的事情写下来,但且不去管它是否有意义吧!

我童年中的一部分时光,是在浙江的乡村小镇度过的。也不知是乡村的新鲜空气刺激了我,还是因为我深深地爱着我的故乡的缘故,这段往事令我至今回忆起来仍然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我的乡村小居是最普通的农家茅屋,它古朴,但也自有一番雅趣;它静谧,但也自有一番生机。在这样一座素馨的小院里,四季都飘散着春花秋果的异香,处处都填满了甜蜜温暖的气息。

和我生活在一起的“伙伴们”,是没有邻里的孩子的,这大概也是我们乡村的特点之一:村邻里的房舍往往相隔甚远,彼此都不常走访。我的伙伴们实际上只是两只被叫做阿花、阿黄的猎狗。我们相处得很亲密,和和睦睦,也很融洽。

这三段似乎与中心都无很大关系,所以,这种可有可无的段落还是删去或加以裁剪为好。

对文章中字句的锤炼,也是语言简洁的关键。一些学生常常在作文中堆砌很多形容词、成语,造成了语言的华而不实。被誉为语言大师的作家老舍说:“初学写作的人,往往以为必须用上许多形容词、新名词、典故,才能成为好文章。其实真正的好文章是不随便用,甚至于干脆不用形容词和典故的,好像真正美丽的人用不着多施脂粉、乱穿衣服一样。”他在讲简洁问题时举了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

在旧社会里,饭馆的服务员为多拉生意,对客人总是不熟假充熟。客人坐下,他就笑着说:“今天您吃点什么?”“今天”这两个字就包含着:您是老主顾,常在这儿吃饭等等。假如他把这一大套都照直说出来,也许会引起一个爽直客人的反感,马上告诉他:我这是头一次到这儿来吃饭,用不着这么熟。这必然使双方都下不来台。只用“今天”两个字,意思有了,而不会引起反感。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学到一点使语言简洁的窍门。

(作者:王立根)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