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名人故事】一代枭雄曹操

发布时间:2015/7/31 10:39:46

1.曹操焚牍

曹操讨伐袁绍时,曾被陈琳一纸檄文骂得狗血淋头,辱及祖宗。但是,他爱惜陈琳的才华,事后不但不杀,反而委以重任。打败袁绍后,曹操的手下在整理缴获的文书时发现了一些曹操部下和袁绍暗通的书信。有人劝曹操把这些人都杀了,曹操却说:“尚绍之强,孤亦不能果,况他人乎?”意思是说:正当袁绍强大的时候,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结果将会怎样,更何况别人呢?于是,曹操下令焚毁这些书信,对当事人概不追究。

2.尊重事关成败

尊重看似一件不起眼的事,有时会直接影响大事的成败。

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处于劣势,听说袁绍的谋士许攸来访,他竟顾不得穿衣服,打着赤脚慌忙就出来迎接,对许攸非常尊重。许攸被曹操的诚心感动,于是竭力为他出谋划策,帮了他的大忙。

然而曹操也曾吃过不尊重人的亏。当他志得意满、一帆风顺之时,西川的张松前来献图,他却态度傲慢,给张松留下了“轻贤慢士”的坏印象。张松临时改变主意,把本来要献给曹操的西川地图,转而献给了刘备。这对曹操不得不说是事业上的一大损失。

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汉献帝建安十一年五月,53岁的曹操继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之后,又领兵北征乌桓,经过数月的斗争,终于统一了北方。年底,当他胜利班师回邺城时,他想到了刘表、刘备、孙权等依旧各霸一方,国家仍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下。他深感自己虽已老寿,但仍身负重任,还需不懈努力。在这种激情之下,他挥笔写下了雄心勃勃的诗篇——《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割发代首

一次,麦熟时节,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害怕士兵,都躲到村外,没有一个敢回家收割小麦的。 

曹操得知后,立即派人挨家挨户告诉老百姓和各处看守边境的官吏;他是奉皇上旨意出兵讨伐逆贼为民除害的。现在正是麦熟的时候,士兵如有践踏麦田的,立即斩首示众,请父老乡亲们不要害怕。 

老百姓开始不相信,都躲在暗处观察曹操军队的行动。 

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蹬过麦田,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有的望着官军的背影,还跪在地上拜谢呢。 

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 

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 “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 ?” 

曹操说: “ 我亲口说的话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 ? 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 ?” 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 

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 

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头发替罪。 

现在的人觉得剪头发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不孝的表现。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 

5.曹操教子与刘备教子

在三国群雄中,教育子弟最有成效的,当首推曹操。他在《诸儿令》里说道:“儿子们在年幼的时候,我虽然都喜爱,但长大了有成才的,才一定用他,我这不是在说假话。我不但对臣属没有偏心,对自己的儿子也不会有任何的偏袒。”

他为了教育儿子不要贪求奢侈,便言传身教,平常自己穿的多是打了补丁的衣服。他的夫人卞氏在曹操位居魏王之后,仍是粗布麻衣,在油灯下纺纱织布。

他的几个孩子,曹丕、曹植文武双全,都是著名的诗人;曹彰刚毅威猛,是一员名将;曹冲虽然13岁就夭折了,却是历史上罕见的神童。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怎会如此出类拔萃?

曹丕在《典论·自叙》中讲道,在自己五岁时,父王看到世局扰乱,教他学射箭,六岁能开弓;又教他骑马,八岁就能骑射了。后来,曹操命他从少年时代起,就随军东征西讨,练得一身精湛的武艺,而且还长于弹琴,精于诗赋,这说明曹操教育孩子是从童年的启蒙教育就抓得很紧的。

曹植十岁出头就诵读《诗经》、《论语》以及辞赋几十万字,而且下笔成文,倚马可待。曹操不大相信他如此捷才,曹植要求面试,当邺城铜台刚建成时,曹操带领儿子们登台,命各人作赋,曹植第一个交卷,曹操不由得连声称赞子建的才气了。

曹操非常注意给孩子们选良师,并要求他们尊敬老师。他给他的儿子们选拔属吏时下令要选“德行堂堂”的人物。他还选被称为“国之重宝”、“士之精藻”的邴原为曹丕的长史。曹操有次出征时,让曹丕留守,派张范、邴原辅佐,严令曹丕有事必须尊重张,邴二人意见,并对张,邴二人“行子孙礼”。

由曹操教子的成功不由让人想起刘备。刘备虽是一个堪与曹操齐名的卓越的政治家,可惜不会做父亲,其子阿斗竟成为千古笑柄,“扶不起的阿斗”成为一切“孱头”的别名,这原因是不难探究的。刘备飘荡半生,四十多岁才得此一子,极其钟爱,当阳一战,为了救阿斗,几乎断送赵云的性命。后来孙夫人带阿斗回吴,又是赵云、张飞半路截下的。“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正因为保全这孩子极其不易,刘备对他便会特别怜惜、娇惯和溺爱了。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怜子如何不丈夫”,刘备何能例外?事物发展到极端便走向反面,这就为阿斗之庸碌种下因子了。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