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超功利作用
发布时间:2015/7/21 11:04:34作文——作为言语活动的一种,除了应学习、工作、生活之需外,还具备了超功利的一面,如陶冶性情、发挥潜能、施展禀赋、张扬个性、培育心智以及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性选择等特点。
作文是学生跳动着的生命形态
从长远来看,创新是今后作文教学的方向。作文教学不应该以分数至上,不应让学生去取悦阅卷老师的习惯或是观点,泯灭学生的这种最天真、最无邪、最真挚的情感;而应该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发挥,自由自在地思考,自由地感悟人生,这才是作文教学的真谛。
尊重个性崇尚创新
有的作文是满纸的大道理,看似借古喻今,旁征博引,其实是通篇的“假大空”、“新八股”;从整体趋势看,应该说高考作文越来越尊重个性,越来越崇尚创新,在评卷中也多了“发展等级分”,对有创新思维的作文给予了加分的奖励,引导学生发现精彩生活。
连续几年稳定下来的高考话题作文题型,受到了社会尤其是中学师生的一致喜爱,话题作文似乎成了自高考制度改革以来,经过二十多年探索而找到的一种最好的作文考试题型。对学生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从此以后,高考作文再也不那么可怕了,只要练好一种文体,或议论文,或记叙文,或书信体,背诵几篇范文或熟记几个事例,800字的文字对谁都是小菜一碟。这样的例子见过不少,一些教师在辅导学生的时候,为他们总结出了一种通用的格式——如果考的题目是“友谊”,那么主题就是歌颂“友谊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接下来举例说明,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友谊是如何感动了自己,如果再能结合自身的经历谈点体会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考的题目是“孝敬”,那么就把“友谊”全文替换为“孝敬”,适当地换一下例子和用词。他说学生要做的就是熟悉这个套路,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多准备一些方方面面的素材,以备不时之需。
这样的教师应该说是不称职的,是扼杀生命,扼杀生命的沟通,孩子将失去作文主体的地位,就如同《病梅馆记》所说的梅花都被保存在温室之中,无法使它们最自然地生长,无论如何修剪都不会像傲立雪中的腊梅一般生机勃勃。一些老师在讨论中,认为指导作文应是先有规范,而后再有创新;但是我个人以为创新是首要的,孩子的生活是多彩的,应该让他们把这种生命的本源毫无修饰地表现出来,之后的才是对他们进行塑造。教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至多只是平等中的“首席”者,应当弓I导他们去发现更多、更精彩的生活。
摒弃没有个性的语言
近几年来,作文教学中强调最多的恐怕就是“创新”了,被誉为作文教学进程中的一大变革的“新概念作文”,所提倡的“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主张,甚至成为了作文教学的一面旗帜。但是,究竟什么样的文章才叫有“创新思想”?如何才能把作文写得有所“创新”?
要张扬个性,写出自己个性来,写自己有深切体会的、熟悉的东西,最易于动情的东西。当然,写个性的文章绝不是游戏人生、消沉玩世,而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要有一种智慧、一种韵致,这才能体现自己不倦的追求和鲜明的个性。说到弘扬个性,首先要贴近自己,“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切忌矫情、不真实、不真切、不真诚。其次要想让自己的文章不与别人雷同,就要强调构思的个性化,尤其是选材的个性化。第三要注意行文的个性化,既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又要让文字充满绿意,所以一定要摒弃那些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语言。
(作者:王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