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对母语的敬重和珍爱

发布时间:2015/8/7 14:10:22

曾有一位大学生写信问中科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一个问题:“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为什么通不过外语等级考试就拿不到学位,可对于自己的母语中文,如果错字不断,语法不通、词不达意却能顺利毕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的全校性大学生语文测试中,考得最好的是本科生,最差的却是博士生!”杨院士说,这些情况反映出高校对基本人文教育的忽视,以及部分高级人才本身知识结构的不合理。

其实这是整个社会风气使然。现在,一说起人才,就是只问其外语、电脑的水平如何,很少问起母语水平。学校门口的文具店里什么东西卖得火?据《每日新报》报道,是磁盘和打印纸,因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懒得动笔写字了,于是一些学生小小年纪就出现了会读不会写、提笔忘字的毛病。如今,升高中,考大学,外语要笔试、口试加听力测试;评职称、要晋升须过外语关;学校如能聘请外籍教师就身价百倍,就是办夏令营,语文夏令营门可罗雀,外语夏令营,即使收费高昂,也车水马龙。在中学;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学科,只有英语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物力组织笔试、口试和听试,而且成绩全部计人高考总分,汉语就没有如此待遇,不仅不考普通话,就算汉字写得“惨不忍睹”,也无所谓。现在有不少中学生把在作文中点缀几个英文单词看成一种时尚,这种情况在初、高中都存在。学生表达酷的感觉、调侃的意味、新奇特殊的心情,不时会用到英语单词,学生在引用英语名言、外国人名、电影名时会直接用外语表示。媒体亦然,“一张VIP,看两场动物Show”、“卡拉永远OK”,什么“中国的MPA”“中国的MIT”等等,叫老百姓摸不着头脑,连中央电视台台名也叫"CCTV”。这些中英文混杂的语句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纸、杂志上,出现在人们的口头。在中宣部新闻局与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联合举办的座谈会上,十几位专家学者呼吁:规范外文使用,维护祖国语言健康发展。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和互联网的普及,中文夹杂使用外文词汇原形、缩略形式以及字母词的现象在大众传媒、出版物中出现得越来越多,已经成为社会问题,这不利于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在口语中使用还会造成歧义。

当然,我们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把英语教好,是开放改革、富国强民的需要,但是,中国人的学校首先要把汉语教好,语言文化是一种民族情结,中华民族的千年文明需要一代一代人的传承。学校的语言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语言,还要培养学生对一种文化的归属感和民族尊严。有人说,“母语教育”是学科之母,这不仅因为它是“基础的基础”,更因为其本身承载着中华文化,有其丰富的真善美活力,培养人对真善美的向往之心是母语教育的使命。人很容易被流行所蛊惑,被时尚所俘虏,因而当今的母语教学更要唤起学生对母语的敬重和珍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祖国的语言文字。

(作者:王立根)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