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品味《荷塘月色》中月下荷塘的一段文字?
发布时间:2014/11/5 11:54:32问:我在品读月下荷塘时有很多句子并不理解,比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百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里的“明珠”、“星星”、“美人”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陈日亮老师答:这三个喻体肯定对应着前面的 本体,但说是前后逐一的对应则未必。白花点缀于大片的荷叶上,大如明珠之于缎锦,小如星星之于碧天,是比较恰切的。而刚出浴的美人呢?有参考文章说是“洁白无瑕”“纤尘不染”,这显然不是朱自清的感觉,而是俗人陋见,难怪连很有审美经验的余光中先生,都“联想到月份牌、广告画之类的俗艳场面”,觉得“意象尤其糟糕”。在不能朗照的淡淡月光下,荷花的洁白,只能如“牛乳中洗过一样”,有一种朦胧的美。儒雅如朱自清,又怎能把“出浴的美人”看作是衣不掩体甚至一丝不挂来描写呢?可见这里写的是美人浴罢,身姿袅娜、神情娇柔的一种美的姿态,白居易《长恨歌》有一句“侍儿扶起娇无力”,其娇羞倦慵,约略近之。当然,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未脱传统文人审美习惯的朱自清,用了这样的比喻,也许是有点儿未能免俗,但并不糟,要说糟,昔岂能胜今?当今正在走俏的“肢体写作”,不是早已敢于明摆在光天化日之下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