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润养身心的诗教

发布时间:2015/8/25 14:11:57

据报载,北大附中的一位老师为学生开设了一门诗歌选修课,这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啻是中国教育界的一项创举,因为诗歌是开启心灵的艺术,诗歌对提升人的文化素质至关重要。

中国原是诗的国度,自古培养弟子注重“诗教”。孔夫子认为一个人成才“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汉代以降,都以诗作为培养人才的基本教材。我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是自幼学诗,在“修身”上下功夫;新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绝大多数都是杰出诗人。

感情是诗歌内涵的主体,《诗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是诗人感情冲动的产物。诗歌中的感情贵在真实,诗人总是坦诚地倾吐心灵深处的喜怒哀乐,所以“诗教”能净化心灵。在当今功利主义盛行的周遭环境中,培育诗一般的“赤子之心”是抵御假、丑、恶的利器。

当我们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谁不为李白人格的独立清高而仰慕!

当我们低吟“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谁不为杜甫、白居易那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所感动!

当我们感悟到文天祥《过零丁洋》显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气节;王勃《滕王阁序》抒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迈心胸;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倾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的至老不衰的爱国热情,谁不会共鸣感奋?

这自然就铸造着人格的支柱。人的一生中,人们淡忘了所学过的许多知识和教条,但是青少年时代被诗歌所引发的情感的震撼与燃烧,却是永远难以忘怀的。

诗教不仅能提高思想境界,而且还可以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培养纯正的审美情趣。优秀诗文摒弃抽象空洞的说教,以情动人,潜移默化,给人以精神愉悦,给人以美感享受。艾青说:“诗是艺术的语言——最高的语言、最纯粹的语言”,优秀的诗词琅琅上口,经常诵读,使人心胸开阔,神清气爽,昂扬奋发。

(作者:王立根)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