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技巧】羁旅诗鉴赏技巧
发布时间:2015/8/31 15:08:07
有些人,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或游历山川,或探亲访友,或征戍服役,他们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羁旅诗,多抒发这些人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的心境。
1.叙写羁旅之苦,表达漂泊无依、归期遥遥、思归不得的愁情,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之感。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家乡、亲人、朋友的热爱和思念。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4.抒发厌恶战争、思乡念亲之情。
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乐景衬哀情、对比、侧面衬托(借彼写己)、用典等。
1.关注常用词、常用意象。如“游子”、“客”、“故园”、“孤”、“悲”、“怜”、“空”、“独”、“相思”、“驿路”、“征人”、“行者”、“宿”、“沙鸥”、“浮云”、“流水”、“浮萍”、“鸿雁”、“杜鹃”、“舟”、“飞蓬”等。
2.注意感时生情,关注常用节日。如冬至、除夕、元宵、中秋、重阳等等。
3.注意用典含情,诗中常见有“望月怀远”、“鸿雁传书”、“折柳送别”、“杜鹃啼血”等。
南歌子
吕本中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1.这首词的上阕为旅途即景,但景中处处含情。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做简单的赏析。
参考答案:上阕首句描写一幅深秋晨景的图画:漫漫驿路、淡淡斜月、小小溪桥、浓浓晓霜,词人正踏上带霜的溪桥赶路,透露羁旅之意。次句,写旅途经过的山野人家的院内景象:竹篱低矮,傲霜的秋菊已经开过,只留下残枝上孤零零的一朵黄花。“残”字带着霜打风剥的痕迹,而花的“黄”色又预示了枯萎,透着凄清寂寞之感。末句感叹在乱山深处的旅途中度过重阳佳节,作者苍凉的心境可想而知。
2.有人说,这首词不同于一般的羁旅之作,作者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一般的羁旅之作,大多抒发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羁旅在外的寂寞和忧伤。但这一首词有一个特殊的时令背景——重阳节更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北宋灭亡后南渡,流落江南。所以作者涌上心头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愁苦,而更多的是国家山河沦丧的悲痛,忧国忧民之情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