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刘仁增:基于选文类型的读写结合新形态

发布时间:2015/10/12 15:20:18

在百年语文课程教育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由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提出并躬行,又经广东丁有宽老师40多年的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建立起独具一格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教法新体系,成为极具影响、普遍运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后来的一段时间,虽因政治性、人文性旗帜的高扬,读写结合一时淡出课堂,但自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后,它又开始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为阅读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万事有利皆有弊,在其“繁荣”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不为人关注和警觉的认识误区和实践盲区,需要我们以新的视野、新的视角加以审视与思考,以求新的突破、新的创建。

一、读写结合的现实瓶颈

一是形式化。许多老师不管课文内容究竟适不适合迁移,有否模仿运用的价值和必要,也不管语文知识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只要一发现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就要安排学生练习说话写话。即便教材中没有什么明显的语言训练点,也要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去寻找、去放大,直到生拉硬拽或者勉强凑合出一个来。如此单纯地为迁移、为表达、为写作从课文中“找寻”语言形式,是把课文当成纯粹的范文使用,貌似读写结合,实则是一种生硬的嫁接行为。最典型的莫过于“××,我想对你说”之类的小练笔,用来让学生写一写读文后的感动、感叹、感想、感触等。如读《地震中的父与子》写的是“你想对其中的父亲或者儿子说些什么?”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写的是“小钱的内心深处一定非常感谢那位捐赠骨髓给他的台湾青年,他会对那位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读《狼牙山五壮士》写的是“你想对他们其中一位说什么?”……由于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加上教师把握失准,训练目的性不明确,导致学生集体“失语”,只能挖空心思地写些言不由衷的陈词滥调、套话空话,根本无法达到课堂练写的目的。

二是碎片化。有效化、高品质的读写结合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教学的核心教学价值内容,整堂节围绕着它而展开、而深化。遗憾的是,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当然练得越多、用得越多就越好。于是,见啥练啥的碎片化读写结合也就在所难免了。一个老师教学《威尼斯的小艇》,安排了多项读写结合:(1)从第二自然段学习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事物的特点;(2)从第四自然段学写总分式的段式结构;(3)从第四自然段模仿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4从第六自然段学习动静结合对比描写的方法。零敲细打的结果是,课堂结构支离破碎,学生为练习疲于奔命,又并不因此而获得语言、思想、思维或能力上的提高。一篇篇充满着神韵、充满着生命力、充满着生活气息的文章硬是给活生生地“屠宰”和“拆卸”,就这样成了一个个僵死不化的零部件。其实,这些对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这些都不算是重点或难点,倒是“抓住特点,描写生动”是隐藏文字背后、贯穿全文的言语秘妙,它既体现在第二自然段小艇样子的描写上,也隐藏在第四自然段的总分结构中,还表现在第五自然段的人们生活的介绍里,更落实在第六自然段动静结合的描绘中,是五年级学生所特别需要学习的。以此为读写结合点,目标明确,火力集中,覆盖面又大,显然比前者那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要有效得多,有价值得多。

三是模式化。本来,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作品风格、不同的教学目自有不同的读写结合重点和形式,但是,长久以来,许多老师把读写结合窄化、等同于语言形式仿写:读到栩栩如生的外貌描写,就让学生练写一个人的外貌;读到逼真生动的心理活动,就让学生模仿练写人物的心理描写;读到富有特色的总分构段,就让学生写一段总分结构的段落;读到典型独特的句式,就让学生学着写一句话;读到新颖别致的描写方法,就让学生学着这样写一写,从而陷入了模式化、概念化的泥沼。“读写结合”就是语言形式模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语言形式的迁移仿写,虽然是“读写结合”的重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指向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读写结合,应涵盖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两个层面,其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的,诸如填补内容空白的想象练笔、指向语文知识的积累式运用、重在言语转换的创生运用,同样也是读写结合,任何窄化、僵化、固化读写结合的做法,只能使读写结合走入死胡同。

二、选文类型及其教学功能

如何突破当前读写结合存在的瓶颈呢?我们认为,在语文教材尚未改变、也难以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现实背景下,我们不能等待,而应该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课文的读写价值与功能。最可靠的选择恐怕是确定每篇课文的选文功能,并以其功能的发挥方式为导向,挖掘课文潜在的读写结合生长点,以此部分地挽回和弥补教材编撰上的失误和缺漏,从而实现读写结合新形态的建构。

王荣生教授经过对中外语文教材的比较和研究,把选文分为四种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并对每类选文的功能作出了较为明确而详尽的界定,这就为教材编撰和教材使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四类选文的特点、功能及功能发挥方式列表如下:

以此审视当下语文课堂,不难发现,大部分的读写结合都局限于把课文当成“例文”看,聚焦的是课文中某些读写知识的“例”,着眼的是课文的写作知识——“怎么写”。倘若我们拓宽视野,根据课文的内容、文体、写法等,把一些课文作为“定篇”、“样本”和“用件”来使用,必将丰富读写结合内容,创新读写结合形式,从而给传统的读写结合增添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这对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无疑大有裨益。

三、基于选文类型的读写结合设计

1.“定篇”与品赏性读写结合

“定篇”最大的特点就是经典性。所谓“经典”,有人认为它大致具有内涵的丰富性、时空的跨越性、实质的创造性、无限的可读性等特征,其价值和用处“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就是教人见识经典一番”(朱自清《经典常谈》)。这里的“在文化”,“不在实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重视了“定篇”类选文艺术性的挖掘,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鉴赏”。由此看来,“熟知经典”、“了解和欣赏”应该是“定篇”类选文教学的首选,具体的教学策略包括重感悟、重品味,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由语言符号构成的形象,以及对文本的赏析和评价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受到美的熏陶,提升阅读品位,获得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厚人文底蕴的目的。与此相对应,“定篇”类选文的读写结合以品赏为宜。

品赏的关键在于定位与定向。所谓“定位”,是说这是基于小学生水平的“鉴赏”,而非大人甚至是专业人士的“鉴赏”,必须考虑学情,符合学生实际,不可盲目超越,不必要求过高。小学生的“鉴赏”应该达到什么水平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此作了明确的总体定位:“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并对每一个学段提出了具体要求,如第二学段为“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第三学段指向“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由此不难把准“鉴赏”的方向和内容: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为主,其他为辅,因人而异,不作强求。

比如选自《呼兰河传》的《祖父的园子》一文是著名作家萧红的名篇,它以散文笔法、抒情诗手法、绘画技法,寓美景描绘于叙事记人之中,融丰富情感于描景状物之间,“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语),学生读来爱不释手,并有了视角不同、丰富多样的阅读感悟:有人神往于萧红童年的无拘无束,有人欣赏祖父菜园的斑斓色彩,有人感动于祖父阳光般的慈爱,有的沉醉于文本文字的优雅动人,有人将其与之前学过的《火烧云》作比较,畅谈萧红作品独特的语言特色……如此多角度、多层面的读写结合,彰显了学生对作品真正的“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

2.“例文”与积累性读写结合

语文知识积累为什么也是读写结合的范畴?这是因为,任何一种学习,任何一种能力的建构,缺乏了必要的、有效的知识积累是不可能想象的。语文能力也是如此,倘若没有一定量的语言素材、知识材料的贮存与积累,也是无法形成的。知识积累越丰富,学习方法的掌握也就越容易,语文大厦的建造也就越巍峨壮观。因此,语文知识的积累看似与语言运用本身无关,其实却为运用做准备,为顺畅、妥帖、得体的运用打好坚实的基础和根本,否则,运用就无从谈起。

“例文”的说法源自于夏丏尊先生。在他看来,语文教学无非就是明里探讨蕴含在文本中的“共同的法则”和“共通的样式”,选文只是这些“共同的法则”和“共通的样式”的印证举例,“是为相对外在于它的关于诗文和读写诗文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服务的”(王荣生语),大致相当于理科教学的直观教具。所以,把课文当作“例文”来处理,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掌握、内化“共同的法则”和“共通的样式”,也许是关于人物描写的知识,也许是文章结构的知识,也是写作手法的知识等等。其程序一般为:运用知识导读——感受知识意义——强化知识认识。比如《开国大典》表现的是新中国成立时盛大、隆重的典礼场面,运用的是点面结合的场景描写。教学时,先是阅读思考:认真阅读课文,哪个场面最吸引你的眼球,最打动你的心?学生一下子就把目光聚焦到了“阅兵式”的内容上,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阅兵式的场面宏大、声势浩大、气氛热烈,体会到了人们的自豪、喜悦和激动之情。播放录像,形象再现当时的阅兵式场景,又深化了内容理解,强化了情感体验。再明确作用:为什么阅读这些文字就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呢?学生继续品读、琢磨,发现了写作上的秘密:一是既写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飞机的队列,群众的反应,又写了毛主席;二是借助战士队列,战车队形,飞机阵形,按照一定的顺序,有序表达;三是不管整体还是个人都要抓住事物的行为特征、外形神情、言行举止等,如“齐步前进”、“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等,表现人们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兴奋激动的内心情感,烘托了隆重、热烈、壮观的活动场面和特定氛围。最后强化认识:从学生习作或课外文章中选取一个点面结合的场景描写的阅读材料,在同质或异质的拓展阅读中,再次加深和强化对点面结合描写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样本”与迁移性读写结合

在我国,“样本”说首先由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材的性质等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当然,这里所要“熟悉”的不是样品本身,而是它所承载的怎样读、怎样写的方法、策略和能力。那应该怎么“熟悉”呢?非迁移模仿、亲身实践不可。这是因为任何一种能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那样关乎“怎么做”和“怎么决定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通常属于内隐性的、经验性的默会知识,往往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不能靠解释、说明、说教,而应该靠迁移、运用来感悟和领会。所以,语文教学不能满足于学生获得经典、规范的语言,更要把学到的语言纳入到自己的话语系统,并加以模仿迁移甚至创造性地运用,从而实现语言的增值,真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迁移性读写的基本原则是由一个“触点”写“另一文”。即:抓准课文读写的某一侧面的某一点或某几点,将本来含有无限可能性的课文,限制在一个特定的侧面、特定的“点”来作为例子,避免对课文作字、词、句、篇、语、修、逻、常的面面俱到的分析,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例”的局部,把目光投射在被“例”着的那个“什么”上。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最大写作特色当然是丰富的想象,而且不是一般的想象,而是幻觉。小女孩在风雪交加、饥寒交迫之中,幻觉到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作者借助四次具体的幻觉描写,表现了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食物、快乐和爱的复杂心理,极具艺术魅力。同时,这一写作方法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从未涉及过,值得学习和掌握。一位老师据此把这篇童话当作学习幻觉描写的“样本”,安排了由写到读再到写的模仿迁移活动。首先是第一次练笔,让学生用平时学过的内心独白、旁观分析等手法写三幅图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接着是以课文中的幻觉描写片断为内容,在阅读感悟中认识和了解幻觉描写的基本特点和方法;然后是第二次练笔,再以“一次练笔”时的三幅图片为素材,用幻觉描写的方法写出图画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与第一次练笔内容作比较,进一步感受幻觉描写的独特表达效果;最后是评议修改,完善、巩固和内化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如此环环相扣并渐次提升的言语实践,学生基本掌握了如何利用幻觉表现人物内心,从而实现了从文本知识到表达能力的迁移和转化。

4.“用件”与探究性读写结合

如果说“定篇”、“例文”、“样本”是把文本当“学件”的话,那么“用件”的价值就是“用”。把课文当作“用件”,讲求的是读与写在作品的“内容”——“写什么”上结合,这样,作品就成了一个蕴藏着无穷写作点子的“材料库”,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性的练笔。

探究性读写的的基点在于问题意识。有了比较敏锐、强烈的问题意识,学生就能从“用件”类选文中找到拓展、延伸的探究点,捕捉到思考、探究的话题、内容和素材,从而进行有效的探究性读写。比如学习《鲸》,了解鲸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不是目的,而是读写实践的开始,由此可安排多种读写练笔活动。活动一: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以“鲸的自述”为话题写一篇短文。就这需要学生对文本中的相关内容重新加以整合、组织,并转换叙述的角度、人称和语气;活动二:创设情境“海洋举行鱼类运动会,鲸兴冲冲地报名参赛却遭拒绝,他很不服气,把鱼类运动会组委会告上海洋法庭,法官该如何写判决书,让鲸心服口服呢?”让学生代法官写判决书,这也要在内容的筛选和语言的组织上下功夫;活动三:因为《鲸》一文写于多年之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鲸的了解越来越多,关于鲸的知识更加丰富,以此为内容写成一篇科学小短文《我所知道的鲸》;活动四:鲸对人类的价值到底几许?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查找资料,为人类保护鲸寻找有说服力的理由;活动五:日本等一些国家以科学研究之名大肆捕杀鲸鱼,请用有力的材料和事实驳斥这一谎言,呼吁人们放下屠刀,保护鲸鱼。如此凸显“用件”之“用”,发挥了文本的最大效能,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思维和问题意识,提升了语文综合能力。

 

本文版权为作者及海峡语文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读者转载与分享。

 

 

名师简介

福建省特级教师刘仁增

 

刘仁增,全国小语界“语用教学”首倡者,福建省特级教师,福建省首批中小学教学名师,福建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福建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福州市优秀人才,国家、省市级教师培训专家组核心成员,重点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和教师专业发展。有《让语文回家——刘仁增语用教学新思路》、《课文细读:指向文本秘妙》、《我的语用教学观》、《语用:开启语文教学新门》等多部专著。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