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发亮: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发布时间:2016/3/14 14:50:31
笔者曾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第6期发表《呼唤理性思维》,但言犹未尽,这个论题一直缠绕于脑际……2009年底“钱学森之问”振聋发聩,如芒在背,中国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十余年来,笔者愈来愈认识到:理性思维培养欠缺是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何为“理性思维”?简单地说,它具有很强的怀疑与批判力,在解决问题时运用严密的逻辑(而不是感性、感觉)推理。就基础教育阶段而言,理性思维至少包括问题意识、逻辑判断、批判精神三方面。
1.强化“问题意识”,将提问权还给学生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开端。“疑,思之始,学之端。”(孔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想因疑问产生,从疑问开始,没有疑问便没有思想,更谈不上创造。学生对问题的困惑与发现,正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发韧。学生要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认知过程的主体,在这个思维活动的开端就应当充分享有“提出问题”的权力、机会。
遗憾的是,在许多语文课堂上,学生还处在一种“待问”的被动学习状态,静静地等着教师提问,然后在教师“问”的指引下去寻找答案。这样,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的主体地位岂不就被置换、剥夺了吗?“问”,是创新的萌芽、创新的钥匙。没有“问”,不敢“问”,不会“问”……久而久之,滋长了学生学习消极等待的惰性,泯灭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欲望,弱化了他们作为学习主人的意识,只习惯于在他人指定的思维路线上亦步亦趋,丧失了“主动探索”这一科学研究最为宝贵的精神。因此,把提问权还给学生不是教学方式方法的小事,而是教学思想、理念的大事,应引起广大教师高度重视,并付诸课堂教学实践。
笔者曾撰文《把提问权还给学生》(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6期),论述“把提问权还给学生”的意义、要求和策略。
2.高中生写作训练以论述类作文为主
高中生年龄一般在16至18岁之间,高中毕业时大多年满18岁,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公民”。他们开始学习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分析事物,“自觉”的意识逐渐增强,思维的特点从感性趋向理性。而论述类文章的写作,既需要逻辑判断、推理,又能够有效地发展这种思维。所以,议论文写作教学不仅是一种文体的写作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促进他们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公民,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笔者2010年领衔申报厦门市教育研究课题“议论文写作教学序列研究”,研究论文《议论文写作教学“序列”的建构与反思》(刊《语文建设》2012年第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高中语文教与学》2012年第5期转载;研究成果《高中议论文课时写作教程》(文汇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问世,在省内外一些高中实验、推广,接着又数易其稿,先后推出2011年修订版、2013年版、2014年版。这本教程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高中生;笔者新作《走近议论文——高考议论文写作测试回望》(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则与同行对话、交流。
3.“批判性思维”融入语文教学之中
“逻辑”是理性思维的武器,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创立了“形式逻辑”,将它称之为分析学。几千年来,它是人类获得真正可靠的知识的思想方法、工具。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把逻辑学列为五大学科之首。笔者多次撰文建议在高中开设“形式逻辑”课程,论文《高中语文应重视“理性思维”教育》(刊《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高中语文应开设逻辑学选修课程》(刊《语文建设》2013年第9期),分别被中国人民大学《高中语文教与学》2012年第10期、2013年第12期全文转载。
长期以来,我们课堂里没有问题,没有追问,没有争辩,没有批判。不作思考、不会提问、不善质疑成了中国学生的通病。《上海教育》(2011年6B)发表社评《呼唤批判精神教育》,深刻地反思:“‘缺少批判精神’已成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瓶颈。”
我国有的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率先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然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不能等到大学才开始,心理学已经研究证明,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由感性向理性过渡、发展,是培养理性思维的最佳时期。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批判性思维成为了各领域创新人才必需的重要素养,其意义与价值在阅读、写作、科研、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日益显示出来,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批判性思维素质的培养是造就优秀公民的最好条件。‘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概念。”(吴格明《批判性思维素养应当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2期)
“批判性思维”虽然被愈来愈多的人认识、接受,但总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未能堂而皇之走到“前台”。我们期望“批判性思维”写入正在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不久的将来逐步贯彻、落实于教育教学与测试评价之中。
名师简介
俞发亮,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科主任,特级教师,首届厦门市中小学杰出教师;兼任厦门市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福建省语文学会副会长。在《中学语文教与学》等省内外报刊发表文章100多篇;出版有《高中议论文课时写作教程》、《走近议论文》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