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教学参考】《边城》教学参考

发布时间:2014/11/3 11:25:22

教学目标:

 

1、赏析品味边城原始淳朴的风景美、风情美

 

2、通过分析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把握人物形象,欣赏品味沈从文笔下的人性美、人情美

 

3、探究作品的主题

 

创意说明:

 

以作者所写的端午、中秋、过年的热闹为突破口,品读欣赏小说所体现的湘西边城特有的风情美,并让学生就课文最后一段发挥想象画一幅人与自然和谐恬美的风情画分角色朗读翠翠与傩送的对话,把握主要人物形象,体会其中的人性美通过想像自己如果是傩送会不会回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世俗和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多媒体播放或教师歌唱黄磊的《等等等等》(不显示歌曲名),并投影显示歌词:

 

这原是没有时间流过的故事/在那个与世隔绝的村子/翠翠和她爷爷为人渡船过日/十七年来一向如此/有天这女孩碰上城里的男子/两人交换了生命的约誓/男子离去时依依不舍的凝视/翠翠说等他一辈子/等过第一个秋/等过第二个秋/等到黄叶滑落/等等到哭了/为何爱恋依旧/她等着他的承诺/等着他的回头/等到了雁儿过/等等到最后/竟忘了有承诺/一日复一日翠翠纯真的仰望/看在爷爷的心里是断肠/那年头户对门当荒唐的思想/让这女孩等到天荒/那时光流水潺潺一去不复返/让这辛酸无声流传

 

问: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明确:黄磊的《等等等等》

 

问:知道这首歌源于哪篇小说吗?

 

明确:沈从文的《边城》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品味这篇小说

 

 

 

 

 

二、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1、速读课文,思考:节选内容围绕哪个传统节日展开?每节主要写了什么事?

 

明确:围绕端午节展开

 

第3节:叙述了眼前的端午节,边城人们筹备龙舟赛的热闹场面

 

第4节:追述了两年前的端午,翠翠在河边看龙舟赛,巧遇二老傩送的情景

 

第5节:追述上一年端午,翠翠和爷爷看龙舟赛巧遇大老天保的情景

 

第6节:主要写迎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撩拨了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2、课文写了几个端午节?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

 

    明确:共写了三个端午节:眼前的端午——两年前的端午——上一年的端午——眼前的端午

 

    结构安排忽而眼前忽而追忆,回环往复,跌宕起伏,采用顺叙和补叙相结合的叙述手法

 

 

 

 

 

三、把握“边城”的文化内涵

 

1、问:小说题为“边城”,那么,边城与其他城市究竟有何不同之处呢?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1、2段 

 

学生读课文后举手回答

 

明确:地处“两省接壤处” —— 可见其地理上边远、偏僻

 

 

 

 

 

“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

 

——其他城市要么“受战争停顿”,要么“为土匪影响”,而这个边城“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可见这里生活环境安定、太平

 

“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远不会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由于地理上的边远偏僻、与世隔绝,外界的改朝换代、革命战争等都影响不到这里的人们,他们对外界的事情漠不关心,只一心感受着自己生活中的喜乐哀怨他们在一种单纯的生活环境下祖祖辈辈地延续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旧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受外界影响小,这里的传统风俗保留完好

 

 

2、由此可见,文题“边城”究竟有些什么含义呢?

 

明确:“边城”包括两层含义:

 

(1)地理上的边地小城,客观上与世隔绝

 

(2)文化上的边缘城市(与主流城市相对),民风淳朴,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生活习惯与方式

 

而作者之所以以“边城”作为小说的标题,则更侧重于后者沈从文先生这样解释他的“边城”,他说“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可见“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四、赏析品味边城的风情美

 

1、问:作者在第二段说:“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在这三个节日里,人们究竟是怎么热闹的呢?

 

请大家速度课文,并画出相关语句

 

明确:

 

(1)课文第三节“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这是实写端午节的热闹端午赛龙舟,家家闭门锁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看龙舟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

 

(2)第五节第二段“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通统不能如期举行”

 

——这是虚写中秋节的热闹可见有月可看的中秋夜晚,青年男女会用对歌的方式在月夜倾吐爱慕之情

 

(3)第五节第二段“两个新年虽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和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在小教场迎春……玩灯的兵士,却在火花中绕着圈子,俨然毫不在意的样子”

 

——这是回忆这两年过年的热闹过年时军民们一起舞龙灯、耍狮子、放烟花,使得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2、除了这些热闹,小说还写了什么热闹吗?

 

明确:

 

(4)过渡人多给了钱给老船夫,老船夫坚决不要时,双方争执、旁人含笑的热闹

 

(5)迎婚送亲的花轿队,路过渡口时敲锣打鼓吹唢呐,还送给老船夫一个小红包时的热闹

 

3、你是怎么看待沈从文笔下的这些热闹的?

 

明确:这些热闹体现的是湘西边城特有的原始淳朴和乐的风俗风情美,这些山花流水般的风俗画卷,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民族风情

 

4、品读课文最后一段,并把最后一句画成一幅画,找一美术特长生在黑板上画,其他学生在本子上画教师提示适当补充背景——青山绿水白塔,还有蓝天白云

 

先师生一起点评黑板上的作品,再展示其他学生作品,师生一起点评

 

小结:这是一幅和谐、恬美的画面,湛蓝的天空,时不时几朵白云悠悠飘过,带着爷爷的祝愿,载着翠翠的情愫;青山绿水间,“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寂静、淳朴、伤感、美丽这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湘西热土,也是他的世外桃源,他的精神家园

 

五、板书设计

 

端午赛龙舟                 

 

原始淳朴和乐的风情美

 

中秋唱情歌

 

过年舞龙灯

 

婚嫁吹唢呐

 

 

第二课时

 

一、导入设计

 

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边城优美和谐的环境,有青山绿水白塔的自然风景之美,更有原始淳朴和乐的风土民情之美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品味生活在其中的人的人性美、人情美

 

二、赏析品味人情美,概括归纳人物形象

 

1、问:作者说这篇小说是要“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那么,课文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哪些爱呢?

 

明确:爷爷对翠翠的百般疼爱

 

翠翠对爷爷的依赖关爱

 

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  (板书)

 

2、请同学们品读课文4—6节,画出表现这三种爱的相关语句

 

(1)表现爷爷对翠翠的百般疼爱的语句

 

学生回答后,明确:

 

①当翠翠说一个人去看龙舟赛不好玩时,“祖父想了半天,方想起一个住在城中的老熟人,赶夜里到城里去商量,请那老人来看一天渡船”

 

——动作描写,可见爷爷对翠翠百依百顺,疼爱有加

 

②翠翠由傩送家的伙计送回来时,爷爷“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哑声儿喊问”,细节描写,可见翠翠这么久没回来爷爷焦急的心情

 

③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

 

——语言描写,说明爷爷操心翠翠的婚事,一心想给她找个好人家,让她幸福

 

(2)表现翠翠对爷爷的依赖关爱的语句

 

学生回答后,明确:

 

①文中翠翠多次想到“假若爷爷死了?”

 

——心理描写,其潜台词是“我该怎么办?”,可见翠翠对爷爷的依赖之深,所以深怕爷爷死去

 

②第六节当爷爷说到翠翠长大了时,翠翠说“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人老了应当歇憩”

 

——语言描写,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的关爱虽然不着一个“爱”字,但这朴实的语言中透露出来的爱却比任何感情都来得真切,来得深沉

 

(3)问:阅读文本时,你们又是从哪些语句看出翠翠对傩送有朦胧的爱的?

 

学生回答后,明确:

 

①翠翠对傩送的初次印象并不好,还误以为傩送是个“轻薄男子”, 在她知道是傩送派人送她回家时,“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的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课本19面)

 

——心理描写, “吃惊”的是,傩送对自己不但不记仇,还派人把自己送回去;“害羞”的是,十三岁的翠翠,得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照顾,心里面有几分羞涩,几分难为情

 

②“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课本19面)

 

——心理描写,表现翠翠开始有了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少女心事,正所谓“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把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含蓄地表达出来

 

③“翠翠同她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课本20面)

 

——“那个事情”指自己与傩送相遇的事情这个事情让翠翠感到甜美,可见翠翠已经模糊的爱上了傩送,因而沉醉于朦胧的爱情

 

④“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课本20面)

 

—— “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可见翠翠这次去是因为难忘傩送,渴望再次见到傩送

 

⑤“翠翠一面听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发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

 

     ——语言描写透露心声,希望船是在飞往青浪滩,只缘于翠翠先前从爷爷与那长年的谈话里知道傩送现在正在青浪滩过端午“忽然停住了发问”,可见她一直都在想着这个事情,她是身在祖父身边,心在傩送那里哎,女大不中留啊!

 

……

 

3、归纳人物形象

 

(1)问:从翠翠对傩送朦胧的爱,我们可以看出翠翠是个什么样的女孩?

 

明确:翠翠是一个天真单纯、活泼可爱而又带点胆怯娇羞,且情窦初开的女孩

 

(2)那么她所爱的傩送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我们找3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本18面翠翠与傩送的对话,看看傩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回答后,明确:

 

诨名“岳云” —— 英俊潇洒

 

他捉完鸭子后已是天黑,但他看到翠翠一个人在河边,于是主动询问;在素昧平生的情况下,还邀请翠翠到他家里去等;被翠翠骂了以后,也不计较,还让人送她回家

 

——淳朴善良,古道热肠

 

    他吓唬翠翠说“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幽默风趣

 

 

 

三、拓展深化,探讨主题

 

问:沈从文想通过美丽的边城,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明确:作者描写的湘西,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里民风淳朴,人民重义轻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大城市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因此,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赞美、批判、呼吁,来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

 

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与人格

 

 

四、课外延伸

 

天保和傩送兄弟俩同时喜欢上了翠翠于是他们公平竞争,以最自然,最优美而淳朴的赛歌形式去赢取女孩的心但傩送一唱,天保就自愧不如,知道翠翠喜欢的肯定是傩送于是哥哥退出了,断然驾船远行,却不幸触礁身亡傩送心里悲痛且知道婚事一时难成,于是也乘船下了桃源。爷爷年事已高,再加上心情郁闷,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里溘然长逝剩得翠翠只能痴痴等待傩送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问:假如你是摊送,你会回来吗?

 

学生自由发言

 

可能存在以下几种看法:

 

1、我无法面对大哥的死,也不知该如何在大哥死后,去面对乡邻的眼光,去和父母提起这门亲事……还有翠翠,大哥的死是我间接造成的,我若与她成亲,便是对我大哥不住(原先说好是公平竞争,现在,他去了,我却把我俩共同的心爱女人得了去,我会永远活在深深的自责中……)所以我一定有多远走多远!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但我会永生不娶,以祭奠我那死去的爱情和那坟墓中的心灵,我爱翠翠,这不会变,可悲的是,我俩今生有缘无分

 

2、应该会回来的,就算大哥也会理解和支持我,既然我是真爱翠翠的,就应该给她以幸福,而不是让她就在渡口等待一生.如果不回来,我自已恐怕也只能生活在对大哥的死的自责之中,这也是死去的大哥不愿看到的吧.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会勇敢一点,放下心中的内疚,坦然接受爱.我认为真正的感情不管经历多少,无论是时间的长短还是世俗的反对都不会停止,两人之间的感情会因来之不易而更加珍惜

 

如果我是作家我会让他回来的,不过是在老的时候,相聚没有太多的言语,只把对方看成是上天赐予的礼物,手挽手一起坐在渡口看夕阳,生命的尽头有你相伴,此生无憾

 

3、如果是我,我会带着翠翠一起远走他乡,不去理会世人的眼光我相信大哥看到翠翠和我在一起是那么幸福,他也应该可以瞑目了.而到了这个时候,我也可以真正的宽恕我自己

 

五、回顾总结

 

一个模模糊糊的爱情故事决定了一个模模糊糊的结局,翠翠模模糊糊的喜欢上了二老但又在模模糊糊中等待“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是沈从文给一个孤单的小女孩的一个希望不论傩送回来还是不回来,翠翠只选择了一种生活,那就是等待我们一起再来欣赏黄磊的那首《等等等等》

 

多媒体播放黄磊的《等等等等》

 

教师:朱凤毛

学校:湖南省耒阳市一中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