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教学参考】《敕勒歌》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4/12/2 11:54:24

一、《敕勒歌》是敕勒族歌颂草原风光的牧歌。朗读诗歌,想一想:诗中的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对诗句作第一层次的理解揣摩,师生根据诗中具体的字、句交流自己的理解。)

 

二、《敕勒歌》展现了草原人对自己家园的热爱、赞颂和眷恋的情怀。品味诗歌,想一想:哪些诗句具体传达了这些情怀?

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A.这是草原人自己的民歌。穹庐,即蒙古包,是草原牧民的居所,天空大地,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包含了草原人对自己家园的热爱。B.草原辽远广大,极目远眺,天地浑一,天空显得既高远又特别亲近,就像巨大的蒙古包,充满了赞美草原、赞美家乡的自豪之情。)

2、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给我们怎样的感觉?

(A.天地苍苍茫茫,空间的巨大,单调与单一,令人联想到荒凉、荒野等,总之是没有生命的痕迹。“风吹草低见牛羊”恰恰是生命的发现,生活的怡然自在。这不仅仅是牛羊的自在,而且是与牛羊联系在一起的牧人目光的欣赏。B.生命存在着,只是被遮蔽住了,这种遮蔽,正说明草之肥美,草海壮阔,牛羊成群。这里有一个意念的对转:从苍茫荒凉,到水草丰美;从无人,到人的欣赏的目光和喜悦的心灵。这里还有一个双重的反衬:一是广阔无垠,大面积的空白,与微露的牛羊之间的对比;二是从苍凉的死寂到生命的喜悦。因此,我们的感觉可能是由然而生的生机感、喜悦感,犹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三、这首牧歌总共只有二十七个字。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称赞它说:“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清代诗歌评论家许印芳赞誉它“有得意忘言之妙,斯为乐府绝唱”。揣摩诗歌,想一想:为什么寥寥数语的《敕勒歌》会成为千古绝唱呢?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手法。诸如:A.诗中草原的天高地广、水草畜牧繁盛的景象与草原人乐观豪迈、苍壮粗犷的气质融为一体,意境融彻;B.“研讨要点”中提到的“穹庐”之喻、不写人并非无人,“主编导读”中提到的意念的对转、结构的双重反衬等; C.善用“口头语”,把“眼前景”描绘成形象画面,构成诗的意境,浅近明快,酣畅豪放,引人遐想,回味无穷,正如清代诗论家沈德潜所说:“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D.“苍苍”“茫茫”迭音连用,更显气象雄浑,景象阔大等。师生交流中学生能体会到其中一二处即可。)

 

四、多角度诵读诗歌,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涵。

A.这时候,你已经不是欣赏草原风光的外乡人和旁观者,你就是草原人,你将怎样歌唱家乡、歌唱草原?

B.你就是斛律金,你怎样给士兵们吟唱《敕勒歌》?

C.如果你是面临大敌压境、即将失去家园的士兵,你将怎样吟诵《敕勒歌》?

D.如果你是漂泊的游子,想起多年来未曾谋面的家乡草原,你又将怎样吟诵《敕勒歌》?

(从自己的体会出发诵读,更深刻地体会草原人对草原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草原人的自豪,感受民歌高远的意境、浑朴苍茫的风格、洗练质朴的语言以及丰富的审美内涵。)

 

作者:孔艺

学校:山东省滕州市滕南中学

来源:北师大教育网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