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中心】《背影》课堂小测
发布时间:2014/12/29 9:45:51一、读懂文本,捕捉重要的知识信息,为记住知识和应用知识奠定基础。
1、文章的题目是什么?
2、文中重点刻画的望父买橘的那次背影的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起因: ,经过: , 结果: 。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4、认真读文,写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读完本文后,你有哪些疑惑?
6、本文和以前学过的文章有哪些异同点?
二、加强记忆,巩固知识,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1、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文章第4段中“再三”“终于”有什么表达作用?
2、文章第5段“我现在想想,那是真是太聪明了!”作者一再说自己“聪明过分”“太聪明”,是为什么?
3、文中第6段主要用到了哪种描写?有何妙处?
4、文中几次出现“背影”?着重写的是在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
5、“我读到此处……黑布马褂的背影。”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三、思想提升(学用结合,让文本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记忆、巩固、再现和应用紧密挂钩,站在学的角度思考文本对于自己有什么用处,达到培养学习者学科思想的目的。
1、读完这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或收获?
2、擦亮心灵的眼睛,寻找生活中的感动,记录下父母给你留下的最深的痕迹。
要求:运用细节描写,尽量选取新的角度,把你对父母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或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写下来。
一、
1、《背影》
2、时间:两年前的冬天;地点:徐州;人物:我和父亲;
3、 作者几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情景。
4、课文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于叙事中表现了父亲疼爱儿子,儿子怜爱父亲,父子情深。
二、
1、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挚的关爱之情。
2、“聪明”是反语,表现不理解父爱的自责之情。父亲讲价钱,嘱托茶房,都是出于爱心,可是自己对父爱竟理解不到,自以为是,觉得比父亲还高明,实在是太傻了!
3、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作者连用5个典型动词;“探”“穿”“攀”“缩”“倾”,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买橘子的艰难情景。
4、文中四次写“背影”。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着重写的是在车站看见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
5、儿子在晶莹的泪光中,仿佛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寄托了儿子对父亲深沉的思念,加深了读者对全文的印象,也呼应全文。
三、
1、文中的儿子最初不理解父亲的深情,后来才渐渐明白父亲的深情。在我的实际生活中,也存在很多不理解父亲深情的事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我越来越能体会父亲的恩情了。
2、世间的情千万种,只有爱最崇高;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