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课堂同步】《孔乙己》写作特点

发布时间:2015/3/10 16:24:00

 

课文《孔乙己》有个学习重点为“体会含蓄精巧的布局”。这“布局”二字,包含的内容太多。我觉得,作为同学们来学习这一课,需要体会此文展开故事、塑造人物的两个重要特点。

一个特点是,全文始终贯串着对比。

《孔乙己》通篇使用了对比手法。例如,孔乙己的出现与消逝、爬上去的丁举人和跌下来的孔乙己、酒客的“快活”和孔乙己的孤寂、孔乙己的生命价值与粉板上的十九个钱、阴冷的天气与热闹的笑声等,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总的来讲,文中的对比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描写社会环境时的对比。如小说开头一“长”一“短”、一“站”一“坐”、一“里”一“外”的鲜明对比,形象地揭示了清末封建社会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状况,为孔乙己的出场点明了背景。又如通过掌柜对三种人不同态度的对比,把当时社会欺贫媚富、冷漠虚伪的人际关系作了生动的表现。二是人物描写中的对比。如孔乙己和丁举人的对比,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拓宽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喜剧气氛和悲剧命运的对比,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刻揭露了社会的病态。又如最突出的一组对比,即孔乙己第一次亮相和最后一次出场,在外貌、语言、声音、神态、动作方面的对比,把精神和肉体上受到巨大摧残的孔乙己的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激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一个特点是,文中多角度铺展了人物描写的线条。

“孔乙己的‘偷’”是人物描写的线条之一。“偷”是孔乙己喝酒的经济来源之一。为喝而偷,深刻表现了孔乙己好喝懒做的性格。“偷”也是旁人取笑的中心内容。小说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众人、酒客、掌柜的无情嘲笑和无聊哄笑,都与“偷”字有关。由“偷”引出的笑,表现了社会环境的冷漠。“偷”更是孔乙己挨打的直接原因。具有悲剧意义的是,成了举人的读书人丁某没有打折孔乙己那双偷东西的手,却残酷地打折了他的双腿,最终断了孔乙己的生活之路。

“孔乙己的‘手’”也是人物描写的一个线条。除了抄东西赚点钱之外,孔乙己的双手有四种特殊用途:蘸酒写字,偷窃东西,书写服辩,代脚“走路”。课文对孔乙己双手特殊用途的描写,贯串着故事由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孔乙己这个写得一笔好字的人,其功夫的最后显现,竟是在一个中了举人的“读书人”面前写认罪书;他那双本应具有谋生本领的手,最终成为他爬向死亡的工具。可见,作者对孔乙己双手的“反常”描叙,深刻地表现了孔乙己的悲剧。

“孔乙己的‘脸’”又是人物描写的一个线条。课文用“青白”“红”“灰”“黑”等寥寥数字,对孔乙己的脸色变化进行了五次描写。这些极为简省的笔墨,也是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涨红”显示了他不敢正视现实、害怕别人揭短的心理,“灰色”则表现了他内心的遗憾被人深深击中之后的痛苦。又如孔乙己出场时是“青白”脸色,而最后一次出现时,已是拖着断腿,面目全非。“青白”,表现了他只是在半饥半饱中延续生命,“黑”则表现了他已受到巨大摧残,完全没有了活力。从“青白”到“黑”的变化,包含着冷漠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的许多悲哀。

还有“孔乙己与‘酒’”、“孔乙己与‘笑’”都是人物描写的突出线条,建议同学们学着老师的讲析自己揣摩品味一下。

 

来源:新浪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