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教学参考】《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发布时间:2015/3/19 11:53:0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比手法领会诗歌的情境美

三、教学理念 

①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③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四、教学设想

以知识竞赛的形式讲解此诗。教师当主持人,班长、两个副班长、学习委员、团支书五名同学当裁判,语文课代表任记分员,学生共分为五组,每组一组长,记分取冠军。题型分三类:一是必答题,学生必须回答,回答正确加分,回答错误不给分;二是抢答题,以举手的方式抢答,谁先叫谁,正确加分,错误不给分;三是附加题,组员可以回答,可以不回答,若回答,则正确加分,错误反扣分,若不回答,则不给分。附加题单元分值加倍。注:学生如果回答不正确,则由裁判给予正确答案,主持人只做适当的引导。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    诗歌朗诵带

七、教学过程

开场白:

设计思路:爱情无疑是最让学生感兴趣的一话题,再加上最近《神雕侠侣》的热播,我想,这样的开场白一定能够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主持人:看过《神雕侠侣》的同学想必都被其中悱恻缠绵的爱情所感动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爱情,多么简单,多么平凡的字眼。可却引出了人世间多少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爱情的魔力何在,爱情究竟是什么,我们又需要怎样的爱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人裴多菲的内心世界,领略他所谓的爱情。

第一环节——必答题单元

设计思路:本单元所涉及的问题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也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下作者、写作背景以及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使学生学有所获,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可以完成教学目标一。

1、裴多菲是哪国诗人,背诵其代表作《爱情与自由》

[答案] 匈牙利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2、请解释诗人的死因

[答案] 1849年,奥地利与沙俄联军侵略匈牙利,诗人为保卫祖国而战,英勇牺牲。

3、先听录音(课文朗诵带),请按照录音语速、基调,朗诵一遍。(评委投票给分。三票或三票以上均可得分,评委须指出其不足之处。)

4、听录音,回答下面问题。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本诗所写的五个画面。

[答案] ① 一条小河,流淌在崎岖的山路上,湍急的河水,总是被岩石敲个粉碎,激起绚丽的浪花,一只小鱼,却在浪花里快乐的游玩着。② 河流的两岸,是一片荒林,阵阵的狂风欲把荒林连根拔起,为了数枝见做巢的小鸟,荒林顽强的抵抗着。③ 峻峭的山崖上是一片废墟,可我们惊奇的看见,青青的常春藤正沿着荒凉的悬崖,攀登着。④ 狂风暴雨,直欲把茅草屋摧毁。屋内,有一只炉子,可爱的火焰在炉子里愉快的闪现着。⑤ 狂风,把云的脸色吹得苍白,红色的旗帜也被狂风吹得破败,消退了通红,成了灰色。太阳下山了,夕阳在云那苍白的脸中,显得是那么的鲜艳。

5、请说出本诗的主题。

[答案] 表现对爱情的热烈和忠贞。

第二环节——抢答题单元

设计思路:相较而言,本单元所涉及的问题比第一单元难度有所增加,让学生抢答可以弥补互相的不足。诗歌常常给人晦涩难懂之感,究其原因,无非是意象的选用。可从意象入手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却是需要学生领会的,所以这一部分主要就是分析诗歌的意象,完成教学目标二。

1、诗歌是用意象来说话的。这首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试把它进行分类。

[明确] 诗中选择了十二种意象:急流、小河、小鱼、荒林、小鸟、废墟、常青藤、草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2、请指出这两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

[明确] 以自己为喻的意象勾勒了一个坚忍、豪迈而有充满苍凉感的“我”的形象;以爱人为喻的意象则给我们展现了一种女性娇媚、温馨的气质

3、能否把1、2、3、4、5组中的“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分别改为“河流”、“茂林”、“苑囿”、“华堂”、“云霞、彩旗”?为什么?(此题可分为5个问题)

 [明确] 这五组意象运用对比的写法,形成鲜明的反差,流露出诗人的一腔赤诚。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山岩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象征着爱情之路上会有重重的艰难险阻。但“只要”爱人是“快乐”的,诗人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

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窠”“鸣叫”形成第二处对照。小鸟“做窠”“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象征着爱情路上会遭受到的打击和磨难。但“只要”爱人生活得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

第三段中“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成第三处对照。常春藤“攀援上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废墟是它上升成长的依靠,而废墟自身却要一步步走向衰亡,象征着诗人愿为爱情付出一切的巨大的牺牲精神。但“只要”爱人的生命之“藤”常青,诗人甘愿“荒凉”甚至“毁灭”。

第四段中“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第四处对照。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避开了户外风雨的危险,“愉快地缓缓闪现”,这一份安逸和温馨来自于草屋的庇护。而草屋自身却要“饱受风雨的打击”。但“只要”爱人能安全愉快,诗人甘愿承受打击。

第五段中“飘来飘去”和“鲜艳的辉煌”形成第五处对照。“珊瑚似的夕阳”显出了“鲜艳的辉煌”,这是生命的辉煌,而云朵、破旗在广漠的空中飘来飘去却是一种居无定所的飘泊和苍凉。但“只要”能衬托出夕阳的绚烂美丽,诗人甘愿飘泊。

4、五处对照可以看出诗人的爱情观是以什么为核心的?

[明确] 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是诗情的倾诉,是画意的泼墨,是至美的追求,是真爱的憧憬。

5、一组意象已能表达诗人对爱人的态度了,诗人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

[明确] 诗中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上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鱼,意境开阔,画面舒展。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6、这种具有巨大反差性的形象和炽热的情感,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句式结构来表达的?这样的句式结构有什么作用?

全诗各节以“我愿意是……”为开头,“只要我的爱人是……”为转折,用这样一种倒装的条件复句形式,展现了五幅激情洋溢的艺术画面。诗句回环反复,整齐而富有韵律。诗人对爱情忠贞不渝、默默奉献的炽热情感得到的不断深化和升华。

第三环节——附加题单元。

设计思路:本单元可以说是欣赏本诗的升华阶段,其所涉及的问题对学生来说也是最难回答的。但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发挥自己的个性与想象,而且能够学以致用的写一些小诗。  

1、将《我愿意是急流》与《致橡树》进行比较,说说这两首写爱情的诗在思想感情的表达和艺术技巧的运用上的异同。

[明确] 《我愿意是急流》和《致橡树》同样是写爱情的诗歌,他们反映了一个相同的主题,即怎样才是理想的爱情。可两者的认识却极为不同。前者写在诗人和尤丽亚热恋期间,是一首向自己所爱表白爱情的诗,诗人袒露自己真诚热烈的胸怀,表白自己无私奉献的心愿,不管这种奉献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做出怎样的牺牲,诗人都欣然接受,无怨无悔,在对爱情的奉献上,这首诗达到了巅峰,具有极其强烈的感人力量。后者塑造的是与爱人并肩站在一起的形象,表达的是对爱情的另一种理解,独立、平等、忠贞不渝。

艺术技巧上《我愿意是急流》运用多个意象,两两对比,反复吟咏,强化了诗歌的主题。而《致橡树》则运用了两个主要意象,在此基础上生发出对爱情的全面理解。

2、为了爱情,可以抛弃生命,为了自由,可以抛弃爱情。可见,作者高尚的爱国情操。那么此诗能不能理解为是一首政治抒情诗?理由何在?

[明确]可以。 “我”可以理解为广大的革命战士,而“我的爱人”可以理解为亲爱的祖国。为了让祖国能够自由,革命战友们正浴血奋战着。理解为政治抒情诗,委婉的表现了19世纪40年代匈牙利人民的解放斗争事业,歌颂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3、请以“我愿意……只要我的祖国……”或者“我愿意……只要我的父母……”为内容,以《我愿意是急流》为参照仿写诗歌。    

尾声:

设计思路:发挥语文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

主持人:爱人是美妙的,被爱是幸福的。花样年华的你们不免出现了懵懂的情素。甚至出现了“早恋”的现象。但在这里,我又要说爱是苦涩的,痛苦的。过早涉猎这个禁区,只会品尝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他的事业还未确定方向,他还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那么,他就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打个比方,青苹果好吃还是红苹果好吃?我想,大家都会认为是红苹果好吃。可我们如果吃了青苹果,那么我们就品尝不到红苹果了。得不偿失啊。现在有些人因为过早的恋爱,导致了婚姻恐惧症,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可取的。

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又有多少热血儿女放弃了男女个人之爱,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爱。

同学们,让我们再诵一次《爱情与自由》

 

来源:永康教研网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