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教学参考】《那树》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5/4/30 10:36:51

 

一、文章分别写了哪三个时期的树?

(早期的大树;与环境冲突中的近期的大树;正遭遇悲惨结局的现时的大树。)

二、研读课文,探讨主旨。

1.文中的那棵大树,是否应该伐倒?

观点一:不应伐倒。其存在利大于弊。它目睹大地沧海桑田,是一面生命旗帜;它绿化大地,荫庇百鸟,护佑人类;它还有预知命运等神奇的故事,它是一种文化。

观点二:应伐倒。尽管那树有很多优点,但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它影响交通安全,保护环境不能以牺牲人类生命为代价,其弊大于利。

观点三:如果文明技术达到这一步,这是两全其美的办法,此说参见下题解答。

2.以下是关于本文寓意、主旨的四种看法,你同意哪一说?

(1)作者似乎对城市建设怀有不满,向往那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生活。

(2)作者不是对城市建设不满,而是对那些不注意保护自然生态的行为表示忧虑和愤慨。

(3)树和人一样都是生命体,作者认为,人类不应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而残害其他生命。

(4)在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作者对文明发展的利弊进行了形象的描绘,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现状表示了一种深深的感慨和忧虑。

(总的来说,作者不是否定文明进步,而是对人类文明的两面性看得深透。他曾引用一篇文章中的话:“人类以他最杰出的才智,最艰辛的奋斗,冲出洪荒,握紧文明,难道现在后悔了吗?不,我们决不后悔……;人类可以一小时做完从前十年也做不完的工作……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用进一步的文明,而不是否定文明!”这段话可以说明文章的主旨。)

三、品析、探究、讨论文章的“最妙之处”。

本文语言的佳妙、新异之处太多,除了课文练习三及“词句品味·积累”提到的外,还有如:

1.“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这两句与那树“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须形成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前者其来甚速,而后者其行极缓,两相对照,显示出自然界在人类的开发面前,显得极其脆弱,形象含蓄地表达了对可能造成的生态失衡的忧虑。)

2.“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

(拟人手法写那树生于斯,长于斯,繁衍于斯,至死也不愿离开这块土地。句子短,文字简省,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担忧。)

3.“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电锯怎么会“嚼碎”?树怎么会“呻吟”?是奇特的拟人和描写,有视觉、听觉,还有内部感觉,都是痛苦、悲哀,甚至残忍的感受,非常形象、新异,活生生再现了人类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图景,语带强烈情感。类似句子还有“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等。)

四、文中有许多传说,其中最为奇特的是蚂蚁国的故事,如何理解?

(“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居者”,“于是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色彩奇幻,充满敬意,表现了动植物世界的友爱,反衬了人类缺乏爱心和同情;氛围悲壮,给文章深层的理性思考融注了浓浓的情感。)

 

作者:魏玲

学校:河南省南阳市三中

来源:北师大教育出版社网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