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教学参考】《苏轼咏月诗文》教案

发布时间:2015/7/3 10:09:21

 

一、朗读《记承天寺夜游》,注意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念、步、空明、盖、但、耳。)

二、再读课文,体悟月色之美。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因为月色很美,“月色入户”,如此良夜月色,激活了作者的情思,于是“欣然起行”。)

2.作者用了怎样描写的手法,写出了一个怎样的美妙月景?

(想象奇特,比喻新奇。月光如水般澄澈透明,清明到连“水中藻、荇交横”都清晰可辨,可见月色之冰清玉洁。全句暗写,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全句是一刹那的奇妙感觉或者说错觉,以为清水满庭、水草交织,原来是竹柏的倒影。)

三、三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1.苏轼为什么要“寻张怀民”?

(“念无与为乐者”,只有张怀民是志趣相投者;“怀民亦未寝”,可见同是天涯沦落人,冥冥之中有某种相通相感,暗含了夜游中某种共同的思绪。)

2.结尾句“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表面上是自嘲,实际也表达了对朝廷贬谪自己的不满和郁闷,也有一种自我安慰,但更多是一种自豪:只有我们才能如此安闲自适、从容流连欣赏月色,因此,那夜一刹那的奇妙感觉被“我”捕捉到了,写就了这传世名篇。)

四、朗读《水调歌头》,理解词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在上阕里,词人看到中秋的圆月,产生了哪些想法和心理变化?

(先是我欲乘风归去,希望超凡脱俗,去过神仙生活,后又感到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虽有渴望逃避尘世的思想,但更多还是热爱、眷恋人间生活。)

2.怎样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自然和人生都不可能完满,表现了诗人旷达大度的胸襟,富于情趣和哲理。)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弟弟子由美好的祝福,也是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

五、比较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与李白的《把酒问月》《月下独酌》中的写月名句,说说你更喜欢哪些句子。

苏诗明显受了李诗的影响,但却写出了自己的特色。

1.哲理名句多于李诗。

2.同是饮酒对月,孤独起舞,李白“相期邈云汉”,对世俗的否定更鲜明;苏轼则“何似在人间!”更为积极豁达,并从“我欲乘风归去”转折而来,多了曲折开阖,更显示起伏波澜。3.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语气较舒缓从容;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显得豪放,格局更大,似在追溯宇宙之起源,惊叹造化之巧妙,但语气更迫切。

 

作者:河南省南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张冬(组编、统稿)

          河南省南阳市28中  杨慧慈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