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序 三坊七巷

发布时间:2016/3/30 15:14:09

在这个明清风格的建筑群中,没有北京宫殿那气魄宏大的飞檐斗拱,没有江浙民居的黑瓦粉墙单纯的对比,它的围墙似乎太高,就是有一枝红杏也很难出墙令人惊艳。在外乡人看来,它多少有一点封闭,但是,是它曾经是晚清思想解放的烽火台。且不说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的母亲就这里出生,林家祠堂成了纪念馆,赭红墙体随着岁月越发表现出某种精神显赫。但是,三坊七巷的墙体似尚黑,风格是含蓄的,庄重中有一点神秘感。

天井并不太大,仰首观天,仅见一方,回廊曲折,稍稍有点狭窄,不时擦到肩膀,园林也小巧,甚至逼仄。不能不令人惊异的是,就是在这样并不敞亮的建筑构架中,却容纳了那么宏大的历史风云和思想的惊雷。一进又一进,庭院深深,历史的篇章是肃穆、沉重的,英雄的血迹是鲜艳的。从这里走向近代史舞台,前赴后继。同样是二十三岁的青年,风华正茂,先是林旭出发,为变法维新,碟血茶市口,把头颅献上了改革的祭坛,后继者是林觉民,慷慨赴义,义薄云天。林觉民和严复一样从这里走向马尾,不过严复是走中国海军的摇篮――马尾船政学堂,而他却是把密制的火药,装在棺材中转运到广州。当然,思想的火种早在严复在《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播下。英雄并非超人,无情未必真豪杰,林觉民赴义之前留下了缠绵绯侧的《与妻书》:“吾至爱汝……吾九泉下,闻汝哭声,当相和也”,至今仍在两岸四地,乃至华文世界的语文课本中撼动着青少年的心灵。

英雄气慨,与儿女情长在这里水乳交融。

林长民第一个把巴黎和会上中国被列强出卖的外交惨败公诸报刊,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对于这样的历史功勋,国人知之甚少,倒是,他后来因之被遣去国,带上他十六的女儿林徽因,后来邂逅徐志摩,酿成了惊天动地却又扑朔迷离的故事,八九十年过去了,家喻户晓。如果不是这个才女,父亲林长民作为一介外交官员,可能永远为国人忘却。

历史不堪细读。对历史重要的,湮没无闻,对历史没有多大重要的性的,却是愈是久远,想象的染色体越是活跃。比起来林徽因和徐志摩那正面没有留下一句诗的渺茫的感情,林觉民被难后,妻子陈意映的那几首词,堪称以生命为诗的杰作。然而知者廖廖,如果不是南帆在《辛亥年的枪声》引用,连我这个把生命献给文学的学人都一无所知。陈意映避走之后,居所转辗到一个谢姓家族,后来出了才女冰心。她在五四时候的文学成就,再加上她活到百岁,又为这个纪念馆的传奇色彩增添了一笔。

但是,历史又是能够细读的,只有在细读中才能读出许多偶然性的深邃的意味。当年林旭去京,意气风发,成为戊戍变法核心人物,途经杭州,邀约林纾同道,林纾仅仅因为初娶继室而未果,如果不是这样,则北京菜市口可能多了一名烈士,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不是可能少了一句保守派呢?

历史不可假定,然而可以假想。假想固然有假想的趣味,而不可假设者,有不可假设的意味,林旭是沈葆桢孙女婿,而沈葆桢又是林则徐的外甥兼次女婿。姻亲血缘关系既和宗法社会传统,又和那国族危亡关头的历史使命感结合在一起。作者林那北,对这建构了三坊七巷特殊的的文化密码保持着特殊的敏感,可能不仅仅是因为籍贯。读着左宗棠三顾沈葆桢,林纾在这里参与陈衍,吟诗作对,陈宝琛和郑孝胥,同科中举,最后分道扬镳,历史的偶然必然的错位,每感细读不足,则掩卷沉思而已。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