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雨果与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比较

发布时间:2014/12/10 9:35:25

在成果斐然的19世纪西方文学中,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主要的思想武器。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地位、使命、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广而言之,人道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人有权过正常的生活,社会有责任消除一切剥削压迫和歧视迫害,使人在各方面都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雨果,法国19世纪杰出的作家。纵观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人道主义思想贯穿他创作的始终,是其创作的主线与灵魂,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浓郁的人道主义思想。雨果在他的小说中解释历史事件和描写人物形象时充分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满怀激情地塑造了一个下层人民的艺术形象——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她美丽、纯洁、善良正直、乐于助人,作者赋予她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这是真、善、美的化身。再看另一个人物——卡西莫多,他丑陋、耳聋独眼、佝偻口吃,却具有无比的人格魄力。他身份卑微,只是一个敲钟人,却占据了世界文学史的显赫位置,这正是由于雨果赋予他灵魂——人道主义精神。他敲响了“人道主义”这口大钟,钟声震撼了世界文学史,也震撼着世界人类史!他是雨果“人道主义精神”的化身。

《悲惨世界》,是雨果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也是最能体现其人道主义思想精髓的作品,也是最能体现其人道主义思想精髓的作品。雨果在在作品中给我们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柔弱”。他关注“悲惨世界”中的人和人的命运,深刻地揭示出其中社会现实不人道的本质。主人公冉阿让出身贫苦,为了姐姐家饥寒的孩子偷了一块面包,而被判刑19年,丑恶的社会现实使他要报复,但他最终却被人道主义者——米里哀主教感化后又变成广施济贫的好市长,地地道道的人道主义转变,冉阿让一生的历程是人道主义复醒的标志,他的死是圣洁的,是超脱飞升,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升华,他是雨果整个人道主义理想的化身,寄托着雨果所有的人道主义关怀,爱人,胜过爱自己,冉阿让的仿如天使回归天堂。再看沙威这个人物,他在作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矛盾,觉醒,旧观念,在他的心中激荡,冲撞,寻求出路。沙威的死,代表着人类良知的觉悟,它超越了阶级,超越了偏见,超越了经历,雨果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矛盾人物的最终牺牲,唤醒一批沉迷于旧观念的人们,早早回头,免致重蹈覆辙。这恰恰是雨果人道主义的集中体现。

雨果通过人道主义与社会的法律,个人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反映人民受到社会压抑的痛苦不幸的命运,表达了同情,控诉社会不公正,反人道,反映出善恶感化的人道主义理想,表现了人道精神对于丑恶社会的道义上的胜利。

狄更斯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予同情和支持。人道主义思想也是贯穿他作品的思想主线,人性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道德是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他力求通过道德准则去挽救堕落腐败罪恶的社会,而对社会的批判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出发点,对社会进行观察和评论的结果。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他的人生哲学和人道主义思想。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揭示当时社会的现实,表现金钱对婚姻、家庭、社会的腐蚀。狄更斯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暴露金钱主义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暴露社会真相。但狄更斯在作品中也塑造了美好的人物形象,安妮斯是作者着力美化的理想女性,她最后与大卫结合,他们都是狄更斯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的化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狄更斯的道德观,贯穿作品中每一个人物的结局。狄更斯希望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但这正是他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封建贵族的罪行,作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狄更斯看到社会矛盾,但他反对暴力革命,把希望寄托于开明的统治者进行一些改革,同时,他又知道革命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这反映他思想的矛盾性,他的人道主义,不仅局限于道德理论范畴,还是他用来批判社会黑暗现实的武器,而且是他唯一的武器。

雨果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他的人道主义并不是其思想主干,而是他浪漫主义思想的一个分支的一个灵魂,雨果的人道主义带着浪漫主义色彩,并与之融合在一起。狄更斯是现实主义文学派代表之一,他的人道主义更着重写实,反映现实,赋予道德去改造,他的人道主义是一种调和剂,想通过理想的方式来调和社会现实的矛盾,但这往往是不能办到的,这是他的局限性,也是那个时代英国文学的局限性。狄更斯更着力的是通过人道主义表现自己的道德理想,抱着一种不现实的幻想,妄图用一种乌托邦式的情感道德去感化一切。

所以,可以这样说:雨果的人道主义是一种“现实的”人道主义,而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是一种“浪漫的”人道主义。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