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解读《玉楼春》

发布时间:2014/12/24 16:13:01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绉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是一首词,表现城市春天的游乐生活,有明显的商业市井色彩。这从“觳绉波纹迎客棹”的“客棹”中可以看出,船是租来在水上划着玩的。作者也很注意表现春光的美好,突出气候的特点:一方面晓寒还在,一方面绿杨已经笼烟。作者精心地把这种乍暖还寒的风物,组织成一幅图画,把晓寒放在绿杨之外,加上一点雾气(烟),让画面有层次感。想来,这一句费了作者不少心力,却并没有在后世读者心目中留下多么惊喜的印象,倒是下面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轰动一时,作者也因此被称为“红杏尚书”。

其实,这句最精彩的也就是一个“闹”字。因为是“红”杏,“闹”字,就显得生动而贴切;如果是“白”杏呢?就“闹不起来了。

但李渔不以为然:“若红杏之在枝头,忽然加一‘闹’字,此语殊难著解。争斗之声谓之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实未见之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予谓‘闹’字极粗俗,且听不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诗句。"(李渔《窥词管见》)①

李渔的抬杠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因为在汉语词语里,存在着一种潜在的、自动化的联想机制,热和闹、冷和静,天然地联系在一起,说“热”很容易想到“闹”,而说“冷”也很容易联想到“静”。红杏枝头的红色花朵,作为色彩本来是无声的,但在汉语里,“红”和“火”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红火”。“火”又和“热”联系在一起,如“火热”。“热”又和“.闹”联系在一起,如“热闹”。所以红杏春意可以“闹”。这个“闹”,既是一种自由的、陌生的(新颖的)突破,又是对汉语潜在规范的发现。正是因为这样的语言艺术创造,作者获得了“红杏尚书”的雅号。

故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②为什么不可以说,红杏枝头春意“打”,或者春意“斗”呢?“打”和“斗”虽然也是一种陌生的突破,但却不在汉语潜在的联想机制之内,“红”和“斗”、“打”没有现成联系,没有“热打”和“热斗”的现成说法。

词语之间的联想机制是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潜意识,是非常稳定的,不是一下子能够改变的。虽然现代科学有了进展,有了“白热”的说法,但在汉语里,仍然没有“白闹”的固定联想。这是因为“白热”这一词语形成的时间太短了,还不足以影响民族共同语联想机制的稳定性。

这首词的下半阕,流露出商业娱乐场里的情绪:“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干金轻一笑。”把生命当作“浮生”,意思是生命的价值是缥缈的,生命是短暂的,相比起来,欢乐总是不够,为了博得(女性)一笑,就是一千金,哪里会吝惜!这是从反面衬托生命短暂。最后两句:“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为什么要劝酒斜阳?斜阳就是夕阳,晚照也是夕阳,都有晚年的意思。这两句总体是说年华瞬息即逝.还是及时行乐吧。

即使在春天,美好的春天,红杏闹春的季节,也会产生这样的情绪。作者还是个官员,一个大知识分子,和欧阳修一起撰写过官史的人。一方面,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官员不算是虚伪的;另一方面,他多多少少有一点浪荡吧。他居然可以这样浪荡而自得,而且将之诗化,这也许是要一点勇气(包括道德的和艺术的)的吧。

 

注:

①②王兆鹏编《唐宋词汇评》第一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80页。

 

选自《春天,九种不同的古典诗情》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