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评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时间:2015/1/26 11:15:00

 

 

静悄悄的变革:作文加到八十分

                                                                    ——评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

 

2009年语文高考一结束,各大报纸、网站,纷纷热炒作文题。之所以值得炒,原因在于,作文是考生素质的综合表现,是学生水准最为雄辩的说明。实践证明,一度无可争议的拥有霸权的所谓客观化、标准化模式,只有利于提高评分的效率,而不利于区分学生语文素养。经过近10年的批判,这一点几近达成共识,客观化、标准化试题的分值已从90分,减少到20分左右。但是,作文分值却未能相应增加。福建于率先于各省自主命题的第一年,就把作文分值提到了70分,2008年江苏追随福建的脚步,把作文提高到70分。其他各省至今按兵不动。保持了意味深长的观望。

众所周知,福建省的教育理论家一向主张,要真正显示考生的语文素养,最为理想的做法就是把作文分值提高到90分,甚至120分。但是,这样的主张,就是在福建本省也并未能付诸实践。原因颇为复杂。从客观上说,作文虽然有利于考生的素养的表现,却不利于评分的公平性。无可讳言,大量教师水准跟不上形势,评分可能有比较大的差异,因而在长达十多年时间里,客观题占据语文试卷60%的分值,作文只占40%的分值,这样的颠倒,倒也不完全是对于西方考试模式的盲目追随,而是由于作文评分的主观性,造成了社会的过度的忧虑情绪。托福式的客观题表面上的公平性,对社会这种心理构成了某种虚假的安慰。其实,这种社会忧虑,经不起具体分析。客观化、标准化的题目,表面上看,答案客观而且标准,从本质上来说,其选择性答案在是与非之间。干扰项的设置,交相错位,制造了人为的难度,其结果是客观化、标准化,并不客观,更多的是命题者的主观武断。这种答案本身充满了无谓的纠缠,甚至错误,造成的后果,是全国性毫无例外的混乱,导致对一代人的个性和想像力的扼杀。作文评分固然有个体性的差异,其范围和影响要小得多。但是,社会对于提高作文分值可能造成不公的忧虑,却在程度上大大超过了标准化客观的试题的危害。这就使得语文试题的根本改造踏步不前。当上海、福建、江苏把作文分提高到70分以后,其他各省的沉默,其原因并不是出于对于不同考题的长处和局限的考量,而是我们这个时代社会心理的一种畏惧,其实质就是对于公平制度操作者的缺乏信任。

面对着这样的社会心理,福建的命题专家并没没有退缩,在体制上完成了改革以后,终于走出了极其智慧的一着。他们并没有在敏感的作文分值上遽然增加,而是作文以外的试题上作了隐蔽的改革。请看2009年的语文试卷上的“语言文字运用”一栏(10分):

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心理咨询下定义:(3分)

1.  心理咨询是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

2.  这种活动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地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

3.这种活动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来达到咨询目的。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字,奠祭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内容(2分)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

从表面上看,这是考语文文字的运用,但是,实际上这是作文,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所谓“小作文”。这就是说,作文已经悄悄地增加了10分,由70分,变成了80分。不过,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创造了新的题型。前面的分值为3分的一题,要求十分明确,就是“下定义”。这里有两个特点,第一,不像以往的小作文,仅仅要求描写和抒情,而是智性的概括力,这是一种抽象能力,这种能力的关键在于将感性的描述归结为智性抽象。第二,感性是纷纭的,而概括的要求的是全面,要把纷纭的感性话语(如“帮助、启发和教育”,“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等)完全涵盖进去,不得有所遗漏。这就得细致地把心理咨询的对象、问题、知识内涵和方法、有条理地加以组合,这既是对语言文字驾驭能力的考验,又是对考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检测。这就大大超越了感性描写和抒情的功能。这种题型还隐含着一个突破,那就不仅仅是对中学语文具体教学效果检验,而是按大学生的对抽象能力水平来定位,大学课程与中学最大的不同,就是系统的理论性,科学体系起码的要求,就是基本概念的内涵确定,讲究定义的深邃全面。福建卷的“小组我恩”遵循的显然是高等学校选拔学生的准则。

下面一题,提供关于清明节的两种相反的现象,要求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内容”,这个要求更高一些,前一题是把现成平列的感性现象加以条理化,这一题提供的是相反的现象。这就要求:第一,在不同的现象中看出相反的东西,也就是矛盾;第二,看到消极如何在另一种条件下转化为积极,冲突如何转化为和谐;第三,在语言上,要求简明扼要,只能用一句话,也就是,直截了当地抓住要害,这是理性思维进发进行第一手抽象的基本要求。

最后一小题,则进一步要求,针对如此矛盾的现象,拿出自己的看法、观点来,并且要作“简要阐述”,什么叫做“阐明”,就是阐释,如果不阐释,就不明,阐释了,才能明确。怎么阐释呢?那就是把问题的矛盾的转化的条件揭示出来。在什么条件下,消极的变成积极的,可能赞成冲突的,才能变成和谐的。

早在几年前,福建的高考理论家就反复指出中国高考的作文命题太过倾向于感性,和欧洲乃至日本、新加坡的作文试题倾向理性形成鲜明对比。这并不符合高等学校选择人才的准则。当然,长期停留在感性和抒情上,有认识上的不足,也有民族文化差异的障碍。但是,作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入学者的考试,不能不把口径对准高等学校学业的理论性和系统化抽象的实际。这一次福建省的的创新,采取了低调的、隐蔽的形式,实现了静悄悄的然而又是深邃的改革,这样的明显的改革,居然瞒过了一些热爱炒作的记者以及各省轻率发表评论的特级教师,实在是今人欣慰。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