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根评《挑战》
发布时间:2015/10/16 16:52:52
捧出了一颗真挚的心
——评《挑战》
当今社会还有不少人重视理轻文,对男同学读文科更是持鄙薄的态度,这给文科男生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福州三中高二陈庆健同学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刚踏进文科班的微妙心态,坦诚地向读者捧出了一颗真挚的心。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
作为一位男生,进了高二(6)班——文科班,也许算是人生道路越走越窄,许多意料不到的烦恼纷至沓来。首先,我碰到最多的,又最令人头疼的便是许多人热情的关心:
“庆健呀,上高二了吧,分科了吗?文科还是理科呀?”
“文科”。我的声音有些发抖,仿佛是打破了花瓶受了盘问的小孩,怯怯地回答。
“文科?”略带升调的问话,接着投来一道疑惑的眼神。
“你是男的,怎么……”
我慌忙地为自己辩解:“我是色盲,念不了理科……”
接着便是一阵摇头叹息。
重理轻文在中国已成为一种痼疾,以上的对话生动地表现了这种社会病,以至于深深地刺激一个中学生的自尊心。殊不知特教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质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比数理能力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
小作者在写了进入文科班的种种尴尬,奔涌而至的思想斗争之后一天,他终于坦坦荡荡地发出这种呼告:
社会在前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社会飞跃发展的两翼,岂可偏废?重理轻文分明是社会的偏见,是陈腐的观念,我为什么不反抗?为什么不挺起腰杆做人?
于是,我终于大声地向人们诉说,解释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我喜欢文科并要献身于文科!
舒婷有一句诗是“泪水流尽,信念更加巍峨”——我不悲伤,也不后悔,我只是要昂首,充满信心地走自己的路,哪怕前头充满了荆棘,不管怎样,我都要走下去,一直走到路的尽头。
说真话,道真情,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全文“蓄势于前、突转于后”,感情的突转是合乎情理的,是深入思考的结果。文末发出“挑战”的呼声,卒章显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