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纺:大家三小,大家风范
发布时间:2015/10/20 10:09:35
到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挂职学习的第一天,看到办公室一摞又一摞的校刊《大家》,心生疑惑:难不成“大家”是中关三小的办学思想?如果寓指“在场的所有人”,不是太普通了吗?如果特指“某方面有卓越成就的人”,帽子不是戴大了吗?课程部耿春龙主任说:“‘大家三小’是学校的发展愿景,‘大家风范’是我们追求的大家三小境界。‘大家’有多层的含义,你就慢慢看吧。” 大家三小有着怎样的内涵与魅力呢?在一个月的挂职生活中,我反复咀嚼,慢慢品评个中的味儿。
小空间,大思想
作为一个影子校长在没有正式“身份证”的情况下,能自由地参加中关三小大小会议,感受大家三小海纳百川、悦纳谏言的大家风范,实属荣幸。从挂职学习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参加了中关三小的行政会、部门工作会、项目研究会、教学研讨会等,感受“大家三小”以文化理念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魅力。
中关三小的行政管理体系借用了“分布式领导”的理念,实行“扁平式”组织机构管理模式,校务委员会由课程部、学生部、教师部、低中高级部、校务部、发展部组成。在这里每位成员都是重要的,每一个人都有领航和贡献的机会和可能,每一个人都会在困难的时候获得帮助与支持。这里的会议,倡导交响式的对话,每个人都是“主人”,每件事都“商量着来”,每个人在布置工作时都被限时发言,谁超时,即使是校长也会被喊“停”。主持人最经常说的是“大家有想法说想法,有意见说建议。”“对这个问题大家还有什么想法?”“大伙儿的想法怎样?”“大伙儿,看这样行吗?”“校长,说两句吧,给点底气。”这儿是孕育“协商、对话、分享、共享”的文化场域。在这儿每个人的想法都会受到尊重和理解。“谢谢,你的建议对我们有帮助。”、“这个说法有道理,我们再想想办法吧。”、“你刚才的发言又给了我新的想法。”在这儿,每个人都愿意与人分享想法,每个分享者也能获得满足和提升。这是一个不同观点和想法都能充分交流的场所,在这里你可以无边界地吸收一切有价值的信息,许多新的思想由此产生。每一个达成共识的思想,你都能在中关三小校园看到它后续的落地、生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
这儿是工作求精进的地方。就拿4月2日中关三小《教育新常态下的学校发展策略》研讨会来说吧。这次会议规格高,与会嘉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田慧生;北京市教委委员李奕;国家督学、北京市十一中学校校长李希贵;中国教育报新闻采访中心主任李耀明;人民教育杂志主编余慧娟等新闻媒体记者,以及北师大全国校长骨干班学员、四川成都金牛区骨干教师等200多人。研讨会上,刘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从班组群、校中校、学校3.0形态、真实的学习、大雁积极行为等方面介绍了“大家三小”新时空下的教育生态与改变。近三年来,中关三小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新校区空间设计、教学组织方式、学校管理、课程设计、师生整体活动等全方位的改革,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高度肯定。田慧生说:“三小的改革也让我更能理解校长们为什么要不断探索、创新、改革,是因为学校在那里,学生在那里。”李希贵说:“改革最大的困难来自我们内心,能否愿意满足学生真实需求。”余慧娟说:“我们一直在设想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的,也许在中国,未来的小学学校是从三小开始。”
为了这次发布会,学校组织多场研讨会,这也是我参加的所有大小会议,唯有几次由刘可钦校长亲自主持的会议。从会议主题思想的确立,到发言的主题,以及讲述的方式,甚至一张幻灯片的展示、一个词的运用,刘校长都引导大家进行缜密的分析推断。刘校长强调发布会,要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讲述,史料是最有说明力,找回原来的东西,讲原来的事。说的话要使用咱三小自己的词(如大家三小、真实的学习),贴标签式的词,咱不用。从这次会议五个发言主题:《中关村三小的新时空》《我们如何过日子》《跨界+》《搭起桥,创造多样的学习方式》《孩子,你快乐吗?》,我们可以感受大家三小,朴实的教育思想。这也是一个拥有教育大情怀、大智慧的校长办学最朴素的想法:原来学习就是这么一回事----返璞归真。
每次参加会议,最喜欢听刘可钦校长的总结发言了,想不明白为什么简单通用的几个词,从她嘴里蹦出来,就成了富有哲理的话儿了,总能给人拨开云雾见月明的顿悟。每一次,与刘校长接触总会被她高雅、睿智、豁达的“大家气质”所感染。刘校长把教育信仰转化为领导艺术,她的教育思想已悄然漫延到每一个中关三小人的教育教学行动中。
小天地,大视野
相较于中关校区的图书室,万柳校区的“大家悦读室”要大得多,装修档次也高。各种材质、各种样式的座椅,布沙发、皮凳、木桩、滕靠椅、摇篮、高脚椅、转椅,摆放整齐,错落有致。学生在这里看书或坐、或趴、或躺,有的干脆把脚缩在摇篮里。不管哪种姿态,大家都同样专注。闲暇时光,老师们倒上一杯咖啡,边看边品,倒也惬意。这些座椅时常会变换摆放方式,图书馆馆长王璐老师说:“这样能让师生保持新鲜感,喜欢到这儿来。”再看书架,箱子装的、柜子叠的、桌面竖立的、书夹卡住的、篮子装的,更令人稀奇的是门口的大绵羊竟然也是书架,仔细找找还有几个小绵羊书架,地上铁书架也做成抽象的动物形状似马又像狗,亦或被看成小狐狸。那些绿色的盆景为书屋平添了几分生机,再看看书旁的小玩意长颈鹿、瓷青蛙、小海豚、书画、小挂饰是不是也别有情趣?在这里你能感受管理员的独具匠心。
不要以为这些摆设都只是装饰,中关三小的图书馆已不再只是藏书借书之地,这里举办各种各样的阅读交流分享活动。
每天都有班级在这里上阅读课。4月8日,听了馆长王璐老师的一年级阅读课。王老师上课的方式特别有意思,时而坐,时而站,时而靠前,时而退后,时而穿梭在孩子中间。孩子们听得入迷,视线始终绕着老师转,也随时调换姿势,听到好奇处,凑上前去,围坐在老师身旁。灵动的空间为老师创新的教学提供无限的可能。多样的学习方式使原本注意力只能坚持15分钟左右的一年级孩子能专注地听老师讲故事30分钟,又能独自安静地阅读50分钟。王璐老师说:“让孩子喜欢阅读,最朴素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听故事。故事讲完了,道理不用多说,孩子自然就会明白。”不知道,这样的阅读课在孩子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带来怎样的影响,但最起码每次活动后,我都能看到有些孩子自愿留下来把座椅、书籍码放整齐。这样自觉的行为文化或许就是阅读产生的力量吧。
这里还设有“家长的书香讲堂”,这是学校让家长根据自己的经历及职业特点把社会上的不同行业中需要用到的一些知识,以及从事这一行业并成为优秀者的品质,通过这样的课堂方式带给孩子们。
3月26日,“家长的书香讲堂”邀请了学生家长王晓鹰导演给六年级的学生作讲座《关于“课本剧”》。王晓鹰导演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2011年导演话剧《简爱》,由著名青年演员袁泉和王洛勇主演,获得第26届戏剧梅花奖。王导演是个大名鼎鼎的导演,但看起来很平和,说是讲座其实也不过是聊天吧。他没有讲深奥的专业术语,而是从孩子们熟知的《卖火柴的上女孩》《小红帽》等童话故事聊起,以“雪花”为例告诉孩子们如何在舞台上再现下雪的场景。雪花也可以演,多有意思呀,孩子们可来劲了,问题也多了,《晏子使楚》马车怎么演、城门如何设计,王导演通过具象巧妙地为孩子化解难题。“喜欢戏剧,喜爱艺术,做一个心中有美的孩子。” 在一个多小时轻松的聊天中,孩子们带着美好的憧憬与希望欢喜而归。从那以后,你能陆续看到六年级各班开展课本剧表演的宣传海报。
中关三小还设有“图书飘流箱”,图书馆配置好的图书推送到各班,这样一个个流动图书馆就诞生了。一个个开放的分享空间也成了图书馆的延伸,本来不足两平方米的楼梯间被修葺一新成了“书洞”,吸引了众多的“小书虫”,这里成了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小空间也能做出大文章。
小舞台,大气场
中关三小“梦想剧场”每个星期四中午12:20----13:20就是大家三小“秀•才”舞台,这是一场大队委自发组织、学生自行参加、内容自由选择、学生自己主控音响、自愿承担摄影任务的平民活动。这里的舞台绚丽,可演出的形式却很朴素。主持人没有亮丽的服饰,演员没刻意妆扮,可孩子表现的气度,却足以填满整个空间。观看第一期活动,就记住了那个主持人。这是个走路阔步,身子高挺的六年级女生,有点“女汉子”的味。喜欢她浑厚的音质,喜欢她利索的动作,喜欢她凝炼的语言,喜欢她睿智的反应。“虽然刚才出了点纰漏,但接下来我们会做好的。”“第一次潮有点冷,但同学的心是热的。”……这些话语她信手拈来,化解尴尬,调节气氛。学生表演内容生活化,旅游介绍、溜溜球表演,讲故事、相声、小品《拐骗小孩》,这些节目看似平常,应该说还有点粗糙,但吸引我的是中关三小学生的气度。单说那个讲故事的小男孩,一上场先声夺人“为了照顾大家的感受,今天我就把故事讲得精短些。”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他时不时冒出个问题调动大家的思维,观众倒也积极参与,不管回答对还是不对,个个表现落落大方,台上的小男孩也俨然训练有素的小判官。短短三十分钟,场面活跃,孩子们展现出“大家三小”的风范。
如果硬说这里是舞台的话,那只不过是办公室腾出的一小块地,唯一的现代化设备是电脑。这时正在进行的是二年级“金话筒”选拔活动。九个选手也是唯有的听众,一切简朴,但演出同样精彩。孩子所讲内容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寓言故事、历史知识、科普知识、动物世界;孩子自信的表现,激情的话语感染着听众。互动环节是孩子们最激动的时刻,“什么是哺乳动物?鹦鹉的脑袋为什么总侧一边?磁悬浮列车要不要安电池?”……都能引起孩子的热议。听到感兴趣处,小听众会不由自主地围上前去,舞台被缩小,选手却泰然自若。表演结束,有的选手自信地对老师说:“我应该被选上,因为我讲的内容跟他们都不一样。”九号小男孩很有个性,看到他准备的动物故事同学有讲过,临时换了个历史题材的话题,虽然讲得不够流利,明知自己没希望,但还强烈推荐别人。老师问:“你对自己最满意的是什么?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又是什么?”“最起码,我不怯场。但我感情不够。”男孩说。如果说“梦想剧场”的舞台高、大、上,那么这一小块空地则更接地气,它真实地展现了大家三小学生的风貌。
小舞台练就了孩子们硬挺的脊梁,撑起大舞台的一片天。在《爱绿茵 爱足球 爱运动----中关三小足球小将特别行动》大型活动中,孩子们大方地与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对话,自如地和中央电视台足球解说员刘嘉延现场解说,自信地与北京国安足球队抗衡,掀起场上一波又一波的热潮。听说去年,刘可钦校长带着孩子走进中央电视台《城市一对一》栏目,与英国孩子对话,三小的孩子活泼大方、个性张扬,抢着表演节目、跟主持人主持、回答问题,相比之下英国孩子反而不太积极。
中关三小,为孩子创设多元的展示自己才能、表现自己个性的舞台,让孩子们在实践的体验中收获自信、享受乐趣、体验成功。在这里你能充分感受到孩子的自信和热情,当你走进教室里,一年级的小女生,会热情地给你介绍展示栏上同学的作品;当你找地方时,二年级的小男生热情地充当小导游;当你询问学校的情况,六年级的孩子又成了解说员。这就是“大家三小”学生的风范。
虽然在中关三小挂职学习才一个月,但自己并没有背井离乡的孤独与忧愁。在这里,每个三小人以“开放、尊重、包容”的积极心态接纳了你,让你有了家的温馨与幸福;在这里,有与国际接轨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视野,你能感受大家三小的教育大情怀;在这里,你能体味大家三小大而细腻,大而质朴、大而真实的大家风范。
作者:李秀纺
学校: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