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全国高考实用类文体阅读备考策略

发布时间:2016/3/9 14:09:53

     摘要: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备考中应紧紧抓住一根红线——筛选信息,坚持两项原则——忠于原文而不照搬原文、踩点答题而不过度答题,掌握三种方法——深耕细作法、高屋建瓴法和条分缕析法,遵循四个步骤——审题干、明确答题内容,划区间、锁定信息来源,善筛选、重视归纳整合,踩好点、注意分条作答。

 

      关键词:实用类  文本阅读  备考

 

  通过近年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及备考实践,笔者总结出这类文本的备考策略:抓住一根红线、坚持两项原则、掌握三种方法、遵循四个步骤。

 

  一、抓住一根红线:信息筛选。

 

      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共设4题,无论是关乎文本总体感知、理解能力考查的第1题,还是基于文本分析、概括能力考查的第2、3题,以及侧重文本探究能力考查的第4题,试题题干上总会有“结合材料”这样的要求,也就是说,都有一根红线贯穿,这根红线就是“筛选文中信息”。从全国卷考查情况看,“筛选文中信息”主要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第1题属于浅层、快速、综合性的信息筛选,5选2多项选择题,赋分规则借鉴了国际上的PISA法(“分层级给分”),即完全正确、不完全正确和完全不正确三种,不完全正确又包括大部分正确和小部分正确。完全正确、大部分正确、小部分正确、完全不正确依次给分为3、2、1、0,题目设计注重每个选项对材料的总体分析和概括,同时也引导考生注意材料中的一些细节与材料总体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考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是对文本理解层级的全面考查。第2、3题属于归纳、概括性的信息筛选,需要深入理解文本内涵,筛选能力要求上了一个台阶,第4题属于鉴赏评价性的信息筛选,要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不但要求深入筛选,还要有知识的迁移能力。总之,四题25分的文本阅读,“筛选”这根红线一以贯之。

 

  二、坚持两项原则:忠于原文而不照搬原文,踩点答题而不过度答题。

 

  对于实用类文本的考查,无论是设置问题还是拟订答案,命题人总是会依据文本呈现的内容以及呈现的方式“量体裁衣”,所以考生组织答案时一定要忠于原文,要善于运用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回答;同时文中相关信息的呈现又不可能是显豁的,更多则是隐性的暗示,所以考生又不能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事实上,在答题过程中,很多考生只是机械地摘录原文句子。摘录的句子中固然含有答案所需要的内容,但往往不是从命题者提出问题的角度来回答的,如此,你的答案自然就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一般说来,答案中涉及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考生应以这些重要的信息为抓手,结合题干要求进行有效的筛选、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就与标准答案接近了。如果将文中的重要词句弃之不用,脱离文本,另起炉灶,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那无异于缘木求鱼。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防止过度答题。一些考生因怕漏掉答题要点而坚持“多答总比少答好”的想法,天真的以为“漫天撒网”便可“重点捕鱼”,过度答题,写出的答案让阅卷老师“二次筛选”,这是不明智的做法。它足以让老师怀疑你的筛选、归纳能力,你的答案即便有“真东西”,但它却淹没在“汪洋大海”中,这让阅卷老师情何以堪?正确的做法是抓住题干要求,根据赋分答题,分条答题,踩点答题。关于踩点答题,下文有展开,这里不赘述。

 

  三、掌握三种方法:深耕细作法,高屋建瓴法,条分缕析法。

 

  1、深耕细作法。很多考生感叹实用类文本阅读篇幅较长,读不透。“读不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章本身的表达比较晦涩难懂,二是具体的语句虽然明白,但读完整篇却如坠五里雾中。其实这两点都关乎考生的阅读策略。但凡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生必须坚持精读与细读,切不可游走在语言表面,听作者娓娓道来,这样你就被文章的细枝末节绑架了,从而碎片化了文本内容。例如2015年课标卷Ⅰ《朱东润自传》,传主不仅将自己的学术经历和生平融合在一起,而且还将自己对于学术研究的态度渗透到字里行间,同时呈现了他自己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对于这些,考生如果不去“深耕细作”,就难悟个中三昧。

 

  2、高屋建瓴法。南宋学者陈善告诫我们,“读书须知出入法”,“入书”的关键在于“见得亲切”,“出书”的关键在于“用得透脱”。读书之法如此,备考策略也当如此。对于高考实用类文本的考查,我们要做高屋建瓴的观察。首先,为体现高中新课改的选择性,全国卷在阅读题的设计上分必考题与选考题。作为选考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二者可选其一。但从考生实际选择看,选实用类文本的考生远远超过选文学类文本的考生。为了平衡二者不相匹配的问题,国家考试中心采取了两种办法,一是以“相关链接”的方式使用非连续性文本,二是增加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难度系数,这一点考生心里要有数。其次,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导向性明显,就是希望考生“能从中获得知识的增益和为人处世的教益,甚至在精神气质上也会受到传主的影响”(余闻,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乙卷试题分析[J].语文月刊,2015.9)。因此,这类文本的选取往往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蓄着当下社会的正能量。近年来全国卷选材,无论是正直学者朱东润、抗日名领戴安澜,还是科学巨人玻尔、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等等,无不体现这种导向。再次,文体不同担当的任务也不同,对于实用类文本,当下命题多从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考生应该具备的阅读素养入手,题型相对实用,事实就在那里,客观呈现,没有太多“想象”,立足考查考生的分析、概括、综合、评价等能力,像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表现手法等知识点不在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之列。我们对此做高屋建瓴的观察、研判就能让备考更具针对性。

 

  3、条分缕析法。高考阅卷的基本原则是“给分有理,扣分有据”。怎样在考试中做到“不该丢的分一分不丢,能得到的分一定得到”,这不啻关乎智商,情商也很重要。层次分明、要点清楚、关键词突出是答题的最优选项。但凡高考主观题,其答案常常都包含多个要点,每个要点对于考生就是得分点,对于阅卷老师就是踩分点。阅卷老师阅读到你的答案相应要点就会给相应的分数。这就要求考生答题合乎规范、条分缕析,分类分层作答。每一类、每一点自成一段,用一个序号标出,主要的信息、关键词放在句首,然后再对该句做简要说明。如此,既让阅卷老师能迅速找到踩分点,也让他感觉考生有良好的答题素养。

 

  四、遵循四个步骤:①审题干,明确答题内容。②划区间,锁定信息来源。③善筛选,重视归纳整合。④踩好点,注意分条作答。

 

  第一步:审题干,明确答题内容。题干往往引导答题方向,具有多种暗示。比如区域暗示,思路暗示,要点暗示等。领会暗示、提取关键词是答题要务。例如2015年新课标卷Ⅰ第12题(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如何形成”就暗示传主朱东润文学观形成有一个过程,考生要重点答出这个过程,而不能简单的答出传主的传记文学观。

 

  第二步:划区间,锁定信息来源。在明确题干的主要信息后,就要带着题干所涉及的内容到原文中寻找信息区间,看相关内容是在哪一段或哪几段,然后进行定位阅读。例如2012年全国卷《谢稀德的诚与真》(3):“谢稀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考生抓住题干中的“在科学工作中”即可划出答题区间在第2段和最后一段。

 

  第三步:善筛选,重视归纳整合。划出答题区间后,要在相关阅读区间内对材料信息进行搜索阅读,逐句、逐段提取关键词,对相同信息进行整合,对不同信息进行归类,不得重复,不得遗漏。例如2015年全国卷《将军赋采薇》(2)题:“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这个问题的答题区间就在第2段,该段4句话,除第2句是题干信息外,其他三句都是答题信息源。第1句是说志趣相投,成为莫逆之交。第3句说国共合作,共同抗战。第4句说宗祺仁有卓越的见解,报道真实感人。筛选归纳出这三点其实就是答案。

 

  第四步:踩好点,注意分条作答。答题不踩点、东拉西扯、庞杂无序是考场上考生得分低的主要原因。答题过程中要先仔细审读题目要求,再结合文本材料弄清楚该题应该包含几个得分点,然后踩点答题。切记: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就怎么答,分条作答。考生要有审题意识,要根据关键词确定踩分点的基本方向。日常训练要养成对题目中的关键词勾勾画画的习惯,以提高对试题中关键词的敏感度。答案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阅卷教师总是寻找考生的得分点“见点得分”,而考生的得分点又与该题赋分紧密联系,如果一道题6分,对于考生来说得分点就有3个,8分的探究题应该有4个得分点。考生要有得分点意识,按赋分踩点答题,分条陈述。基于踩点给分的考虑,我们提倡考生在答题范围之内尽量多答,因为多答不扣分、少答不给分,但多答不是庞杂无序的多,不是漫天瞎蒙的多,而是要求把得分点答全,把每个要点答充分。因为高考阅卷中得分点大于踩分点的情况并不鲜见,例如命题者给定的答案要点是3个(即3个踩分点,答出3点即给满分),但根据文本我们可以归纳出4个甚至更多答题要点,这种情况不是没有。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总结备考策略,让考生熟悉答题规则是希望考生运用规则提升阅读实效,增强备考的针对性,虽属“取巧”之法,绝无“投机”之意。

 

 

      作者:王磊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