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作文辅导】生命的底色

发布时间:2014/12/1 11:32:39

辅导老师:黄小梅(福建省语文学会会员、海峡语文网编辑、文学学士)

桃红柳绿花儿笑,是春天的颜色;大地苍翠有慧绿,是夏天的颜色;黄金遍地秋收望,是秋天的颜色,白雪皑皑铺满地,是冬天的颜色。不同的季节,拥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底色。(运用排比句增强语气和气势,顺利地引出中心观点,很好。)

初生的生命是一张白纸,需要自己用一生去描绘。但不管画的是什么,都需要一种底色。它将贯穿你生命的始终,成为你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颜色(“成为你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颜色”一句啰嗦了,因为前文已经交待“它将贯穿你生命的始终”,所以它是不可或缺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拥有不同的人生,往往有着不同底色。(阐明自己的中心观点,很好。)

有的人选择了红色,于是他们的生命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始终充满激情。它耀眼夺目,也充满了正义与坚持(这一句建议删除掉,因为“正义与坚持”中,居里夫人探索科学与“正义”不可以说有很紧密的联系,霍金、曹操等例子也是如此。既然不能与所要用的例子紧密相连,那宁可不写这一句。)。有居里夫人直到临死前也没有放弃对科学的探索的执着,有霍金用仅剩的可以活动的手指不断的向宇宙奥秘进行探索的坚韧,有曹操老迈之年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呐喊。他们的人生被红色照亮,不断奋进,保持了如火的热情,拥有了非凡的人生。文天祥的一生也是如此。他宁愿在惶恐滩头说惶恐,也不要高官厚禄泞愿在零丁洋里叹零丁,也不要富贵荣华!他用对国家的忠诚赤心,谱写了一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命赞歌。(这一段连续使用了多个事例对观点进行证明,但是事例与事例之间的逻辑关系,却不是非常地明晰。)

有的人选择了灰色,于是他们的生命如泥土般的质朴。怀才不遇的孟浩然,报国无门的陆放翁,一贬再贬的苏轼,借酒消愁的李太白。他们以不羁的笔墨,内敛的性情勾勒出自己生命的灰色空间,他们用那一抹浓重的灰色,让文化有了厚重的内涵。(以上两个段落运用了一连串的历史素材,并将他们排比成句,形成很好的达意效果;但是,同样地,所用的素材之间逻辑关系比较乱,从唐代的孟浩然到南宋的陆游,再到北宋的苏轼,再到唐代的李白。如果理一理,从唐代的孟浩然,到比他稍晚一些的李白,再到北宋的苏轼,再到南宋的陆游,可能会会有更好的表意效果。)

相比之下,更多人选择了绿色,如野草般承载着希望与坚强。绿虽不耀眼,但是它独特,不媚俗,不趋同。拥有昂扬向上的斗志,富有挑战的血性。绿,是一种力量,它使生命放飞思想,冲破艰难的重围(建议改为“它让生命放飞思想,冲破困难的重围”更通顺一些。),找到属于自己的轨迹,走向成功。年轻的史铁生给生命以绿色,使生活充满希望。他在突然失去双腿的情况下,给生命的画卷上涂上了浓浓的绿色,使他的生命充满生机,于是他明白了“死亡是无论多么匆忙也不会错过的约会”,也学会了“试试活着”,成为当代著名的作家。(这一段的例子需要多列举一些。只有一个例子的文段,对比起前面的两段,未免显得有些太过于单薄了。)

给你的生命以你特有的底色,然后再来细细描摹生命这幅绵长的画卷吧!你将会给你的生命以怎样的底色呢?是洋溢着热情的红色,是代表质朴的灰色,是满载希望的绿色,还是……(很完美的结束,一个疑问配省略号,让人回味无穷。)

 

总体评价:

优点:

1、本文行文流畅语句通顺,紧扣文题。

2、作者能够列举古今中外名人的例子来论证生命的底色。同时,文章开篇就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引出了文章的主题,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文章结尾也以排比结尾,总结了文章内容,最后的省略号又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建议:

作者的立意是十分新颖,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作者的立意也将文章所能达到的宽度限定住了。“但不管画的是什么,都需要一种底色”一句来看,生命的底色似乎只能有一种颜色。但是被喻为“谪仙人”的李白,怎会不拥有激情的红色呢?贬谪后,还吟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苏轼,又怎么会不拥有充满希望的绿色呢?建议作者在文首或者文末放开这个限定,会让文章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