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教学参考】乱世美神的憔悴之旅──《声声慢》

发布时间:2015/10/10 15:35:21

 

教学目标:

读背: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把握基调。

鉴赏:鉴赏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的艺术特色。

理解:李清照的凄苦人生。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

教学难点: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离愁,讲孤寂,讲悲秋,李清照的《声声慢》当推榜首。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柄青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染力。李清照的《声声慢》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风格和错落和谐的韵律节奏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读着它,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长天孤雁,看得见梧桐落叶,昏黄孤灯。无疑,这是一种凄厉的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声声慢》,去品读这一种凄厉的美;走近乱世美神——李清照,去品读她凄苦人生。

简要板书目标:读背鉴赏 理解

 

二、初读,把握基调

1、学生齐读 教师点评

2、找出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的句子

3、听示范朗诵,把握朗诵的基调、语速、重音和抑扬

4、学生再读,要求读出感情。

5、怎么表现这种情感的?

傅庚生说,“此(开篇)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试分析这三句是如何“有层次”地“曲尽思妇之情”的?

1.抽学生回答。

2.教师点拨,从分析题目入手。“层次”意味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到内。

动作: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前的爱情,寻觅年轻时候的秋千、兰舟、瑶琴、棋局、猜书斗茶的乐趣……

环境:冷清

心境:悲凉、绝望

 

三、如何传情

诗人在一开始就抒发了一种浓得化不开、驱不散的凄惨哀戚的情绪,并定下了全词的感情基调。那么此人是怎样抒发她内心感情的呢?

情乃诗之胚,景乃诗之媒。景是情的媒体和载体,情是景的灵魂。既然景是情的载体,那么一切景物也就打上了诗人的主观烙印。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崔莺莺离别张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么我们看这首词中,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感情浸透到景物中去,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呢?

引导学生找出诗中几个重要意象:残菊、淡酒、过雁、细雨、秋桐、晚风……

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谈谈词人是如何情景交融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简要小结:

三杯两盏淡酒——穷愁潦倒的生活现状,

衰飒的秋日黄昏——词人凄凉晚景的写照

残菊——因思念与痛苦而憔悴不堪的词人的自我写照

秋风细雨——凄风苦雨正是词人痛苦的心声和哀伤的泪雨

……

我们刚刚分析的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动化了,具体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诗人除了以借助景物来抒情的方式外,还有没有别的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

学生找出直抒胸臆的句子。

教师示范分析两个,其余由学生完成:

七组叠词……………………直言孤独凄清之悲。

“正伤心”“憔悴损” ……直说身心交瘁之痛

“怎生得黑”………………直表日子难捱之苦

“怎一个愁字了得”………之诉心中沉重之愁

 

四、缘何生愁

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尾句点愁,简单直白,反而更觉其神妙。但此时的“愁”与已不再是《一剪梅》中那种“闲愁”“闺愁”,那是怎样的苦痛呢?

学生课前阅读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请根据相关信息,概括李清照缘何生愁。

——亡国之恨、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五、结语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梁衡将李清照誉为“乱世中的美神”是当之无愧的。

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向李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六、作业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飞。

[注]柳州,位于广西中部偏东。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柳州时所作。

(1) 请结合诗句说明,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2) 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来源:人教网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