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读写例话•高中】安排好段内层次

发布时间:2015/2/2 10:46:44

写文章总要安排好全文的结构,也要注意安排好段内的层次。

文章是个整体。一般来说,一篇文章是由若干个段落组成的。无论是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说理、抒情、议论,在确定了全文的中心,设计好全文的结构之后,总要在整体设计的指导下一段一段地写。每一段写好了,就为写好全文打下了基础。相反,如果连一段都写不清楚,整篇文章就很难写好。

写文章时,手中的笔随着思路,一句一句地写下去。然而,这一句为什么要先写,那一句为什么后写,这一层为什么放在前面,而那一层为什么又必须放在后面,这并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有合理的顺序的。写作时一定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和段意安排好段内的层次,做到合乎事理,合乎习惯,恰当得体。

安排好段内的层次,是指安排好句子与句子、句子与句群、句群与句群的顺序。由于文章的思想内容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例如,记叙文与议论文不同,说明文与应用文也不同,所以段内层次之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段内的层次关系,大体上是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因果和总分等关系。这里我们重点讲一讲夹叙夹议的文章怎样安排好段内的层次。

夹叙夹议的文章,由于有“叙”的部分,因此从内容上说,有时按照空间和时间的顺序安排段内层次。《为了忘却的纪念》第二部分第2段,主要讲的是鲁迅对柔石的最初印象。这一段有三层:第一层写鲁迅与柔石互相来往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层介绍柔石的姓名;第三层从他的家乡引出介绍他的性格特点:硬气和迂。这三层是按照鲁迅认识柔石的过程来写的,对柔石的了解从浅到深,顺序是不能任意颠倒的。

从表达方式上说,夹叙夹议的文章,有时一段之中既有叙,也有议,一般是采用先叙后议的顺序安排层次。前后之间常表现为因果关系。《内蒙访古》中,“大青山下”一节的第二段,分三层:先总说“在阴山南北麓发现了许多古城遗址,至少二十几处”,摆出这样的事实。第二层就分别说明这些古城遗址的时期和分布的地点。第三层由上面的情况推出“大概这两个峪口是古代游牧民族,特别是汉代匈奴人进入中原的主要通路”和“汉王朝在阴山一带的战略部属,至少有三道防线”这两个结论。

从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上说,夹叙夹议的段还常有转折关系。比如《为了忘却的纪念》第二部分第一段。四句话分三层,第一句说鲁迅“不邀投稿者相见”的原因:“不完全因为谦虚,其中含着省事的分子也不少。”这是第一层。第二、三句是对第一句的解释,重点是解释“含着省事的分子”。这是第二层。最后一句,用“但”字转折,突出了与一般的文学青年不同的柔石:唯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办点私事的人。这是第三层。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便是转折关系。通常两层之间的转折,重点在于突出后一层的意思。在这一段里,鲁迅重点并非想说明文学青年的敏感和自尊,而是为了突出柔石的与众不同,为下文全面追忆柔石做了铺垫。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