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读写例话•高中】文章的结构的修改与调整

发布时间:2015/3/2 9:50:56

调整文章的结构属于比较大的改动,应当尽量避免,力求在动笔之前就精心安排。但在文章写成之后,若发现结构不当,就必须调整。

什么样的结构必须调整呢?

一种情况是结构松散,缺少过渡。

有一些文章看不出前后段落或层次之间的联系,段与段的衔接不好。这往往是因为缺少过渡段或过渡句,修改时要适当加以增补。

一种情况是思路不顺,表达不清。

有的是局部不顺,有的是全文结构安排不当。一般的层进式结构,应该是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也就是先说是什么,再说为什么,最后指出怎么办。如果这三者的顺序颠倒了,结构就显得很混乱,道理也必然讲不明白。这就需要按照合理的结构顺序加以调整。

有些夹叙夹议的文章,“叙”得分散,“议”与“叙”结合得不紧,也可以从结构上加以调整。

第三种情况是段落零散,段意不够集中。

分段过多,本来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却被分割成好几段,显得文气不连贯,给人零散的感觉。修改时要根据需要适当合并段落,使段意更集中。

第四种情况是缺少交代、照应,意思不能充分表述。

有时写好文章以后,粗略看来结构没什么大毛病,但是细细琢磨就会发现,如果有适当的交代、照应,表达效果会更好。比如,议论文中用了正反两个典型事例,但是由于写的时候考虑不周,没有用适当的话说明两者是对比的,分别写两个事例的段落又都比较长,对比的效果不明显。修改时,就要作必要的交代,使两者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又如,文章开头提出了论点,论述之后,文章的结尾未与开头呼应,总结得不够有力,修改时,就要使结尾与开头照应,以便总结全文。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