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课堂同步】浅探《蜀相》主旨

发布时间:2015/10/10 15:17:53

 

关于《蜀相》的主旨,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三种方法去探求。 

一、用“以意逆志”法梳理《蜀相》的写作缘起

公元759年,杜甫在政治失落和关中饥馑的双重逼迫下,辗转秦州,抵达成都。成都草堂的暂得安顿使杜甫有时间来思考关于战争与政治的时代命题。开元盛世的美好与现实统治的动荡形成鲜明对照,进一步开启了诗人关于圣君贤相的思考。于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即公元760年)的春天,探访了位于成都郊外的诸葛亮祠,忆起了刘备与诸葛亮君臣鱼水情浓的历史佳话,自然会令杜甫心神澎湃和无限向往。在此情境下,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诗文。

所以,从写作缘起看,不用《诸葛亮》作诗题,而用《蜀相》为题目,应该更多地承载着杜甫寄望于明君贤相挽救时局的深沉思索。

二、用“因辞会意”法理解《蜀相》的内涵

首先是 “寻”字的理解。从物象上看,“寻”的是诸葛祠。但蜀中诸葛祠,川人尽知,何须“寻”而得?那么,“寻”就应该指从精神上的寻找,寻找诸葛亮身上能够照亮现实的精神力量。三、四两句写诗人所睹,“自”和“空”是关键字。既是观感:春色顾影自怜,祠庙寂寥冷清;春鸟孤芳自赏,全无他人惊扰;也有想象:连年征战,英雄不再,自顾不暇;社会动荡,空有梦想,无力回天。这一联形象地传达了战争对当时人们的生活与社会心理的摧毁与瓦解。五、六两句,是对蜀汉历史的思考:上联突出先主,刘备慧眼识英雄,三顾问计;下联侧重孔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拳拳两世。这种明君贤相相知相得的盛况,令杜甫心神俱往,笔法情韵横生,掌故“熔金浑化”(《读杜心解》)。七、八句是对诸葛亮失败和现实社会英雄不在的叹惋,意切情真。

总之,解读诗歌可以看出,《蜀相》的内涵其实就是杜甫在历史的政治语境中对国家现实命运的解构和讽谏。

三、用“因人论事”法考查《蜀相》的情感

杜甫曾经写下一系列关于诸葛亮的诗歌,后世学者对这些诗歌都有专门研究。这些诗歌除了名作《蜀相》作于成都,其余大多是六年后诗人寓居夔州即白帝城时期所作,如《武侯庙》《诸葛庙》《八阵图》《古柏行》《咏怀古迹五首之五》《谒先主庙》等诗作。但细加考校,写于不同时期的诸葛亮,其诗中的情感浓度和创作心境还是有差别的。首先,《蜀相》肯定了诸葛亮 “开济” 的功绩和“老臣心”的忠诚,以及“出师未捷”的失败结局,对诸葛亮而言只是一种功失各半的客观评价。而在夔州诸葛诗中,杜甫则用极其崇敬的口吻对诸葛亮的功业品德进行赞颂,“诸葛大名垂宇宙”“万古云霄一羽毛”“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是历代史家、学者从未有过的评价高度。其次,杜甫定居成都时,对唐王朝的安定和复兴还是有很大希望的,《蜀相》是他对现实政治开出的一剂良方,这类托古寓今的诗也仅此一首。相反,诗人在成都写下了许多描绘和赞美平常生活和事物的诗篇。到了夔州写诸葛诗时期,国家万方多难,诗人百病缠身,诗歌的笔调更加深沉,情感渐趋悲凉,政治寄寓的诗歌数量陡增。杜甫对刘备、诸葛亮明良相际、诸葛亮尽忠王事的反复咏叹,其实正是对国家命运希冀的哀告和呼号。

所以,从情感走向看,《蜀相》主要并不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颂,而是杜甫关于诸葛亮的政治寄寓诗的滥觞。

 

作者:刘卫东

来源:人教网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