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作文辅导】咬一口的汉堡

发布时间:2015/4/10 11:17:21

 

辅导老师:刘舒琳(福建省语文学会会员、文学硕士研究生)

 

原文:

咬一口的汉堡

(题目中“咬一口”的前面应当加上一个“被”字。因为汉堡是物,不可能自己咬自己,所以应该是被咬。或者在“咬”后加一个“了”,表示咬这种动作已经完成了。另外,这个题目起得特别有趣,会吊起读者们的胃口,想看看围绕着这块汉堡,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暑假的时候,我和几个同学去“肯德基”吃饭,见到了那个被咬过一口的汉堡。(首先,这里的“那个”用得是不大的合适。因为如果用“那”,就说明之前已经提到过了,在这里再次出现,表示特指。而这里大家都还不知道有个“被咬过了的汉堡”呢,所以用“一个”较好。另外,您写第一自然段地意图是想引出关于“被咬过一口的汉堡”的故事,而这样的表述,显得太干巴了,可以展开来写。比如说可以写是因为什么样的一个“导火索”,让你想起了暑假里发生的这件事。)

我们几个找到座位坐下后,旁桌的两个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那是一对父子,儿子才五岁左右,还不太会说话,却一直往嘴里塞着食物(“不太会说话”与“一直往嘴里塞着食物”并没有逻辑上的联系,所以这里“却”这个转折词用得不合适。而且孩子也许只是因为狼吞虎咽,顾不上说话。还有,如果真的“不太会说话”,下文与爸爸,与阿姨的对话,怎能说得那么溜呢?所以,写作文是允许适当地加工想象的,但是一定要注意细节,注意上下文描述的一致。)还不时“咿咿呀呀”地叫着。(既然嘴里已经塞满了食物,还怎么“咿咿呀呀”大声叫嚷呢?您描写小男孩吵闹的意图是想与后文的善举形成一个对比,那么这里的淘气扰人就要相对具体,不能一笔带过,也不能不符合日常逻辑。)这叫声有些刺耳,周围其他人有些不高兴。毕竟,在享受食物时被人打扰,并不是件愉快的事。我们皱了皱眉,却也没说什么。

这时我们发现,店门口不远处有一对母子,她们跪在那,衣服十分单薄,而 是很久没吃东西了。她们面前的小铁盆空空如也,一枚硬币都没有。大部分路人见了,纷纷不屑地绕开她们。一位年轻人走出店门,顺势把手中吃剩下的一小块汉堡扔了出去。那位母亲连忙扑过去,把那块汉堡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读到这儿,老师发现一个比孩子皮包骨更不忍直视的地方,就是母亲怀里的小孩子已经瘦成那般模样了,而母亲拿起那块汉堡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自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读者看到这儿,难免要疑惑,难免要厌恶那么自私的母亲,这样一来也就削弱了读者的怜悯之心,弱化了下文温情一幕所带来的感人效果。作文是允许适当地想象的,试想,这里如果母亲是拿汉堡来喂襁褓中的小婴儿,会不会更能显示出这对乞讨母子的可怜,为下文小男孩的善举铺垫?)

之前吵闹的小男孩也看见了这一幕,他很奇怪地问爸爸:“那位阿姨为什么只吃别人吃过的东西呢?”(这里的“只”用得不恰当,要删掉。“只吃”一词隐含的意思是:还有别的选择的,而单单选择了这一种。也就是说:这位阿姨既可以吃没被咬过的汉堡,也可以吃被咬过的,但是她只吃被咬过的。而事实上,阿姨是因为穷,根本没办法买吃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又可以利用这个“只”字来制造一个“误会”:我们都明白阿姨为什么阿姨要吃别人吃过的东西,而小男孩不明白,他误认为,阿姨是只吃被咬过的东西,所以孩子才咬了一口再给阿姨。越是这样单纯,越显出他的善良可爱。)爸爸竟无以言对,只是含糊地敷衍了一句“她爱吃”就不再说话了。(此处的标点符号用得不对,应该改为:只是含糊地敷衍了一句:“她爱吃”,就不再说话了。)小男孩“哦”了一声,叫爸爸再买两个汉堡。爸爸虽然有些疑惑,却也照办了。小男孩拿过汉堡后,在每个汉堡上各咬了一口,然后小心翼翼地捧着(“小心翼翼”这个词用得好,它与前文所提到的过往行人的不屑一顾,年轻人的随手一扔形成了鲜明对比,仅一个词,就能看出小男孩对于这对母子的尊重,说明这个孩子的心底非常善良。),来到那对母子的面前,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下把汉堡递了过去,说道:“我知道你们爱吃别人吃过的汉堡,拿去吃吧。”那母亲也是很吃惊,含糊不清地说了几声“谢谢”后,接过汉堡狼吞虎咽起来。见到了这一幕,我们的眼眶竟有些湿润,之前的误会也都烟消雨散。(这个词写错了。是“烟消云散”,而不是“烟消雨散”。我们看云是一团一团的,像横着铺在空中一样,它们凑得太紧时就看不到太阳了,所以要让他们铺展地开些,散开来,所以是“散”;而雨呢,是从天下往下掉,是竖着的,所以用“洒”或者“滴”,这里要好好区分一下,记住这个词。)顿时,这片区域掌声连绵不息……

尽管他并不懂的人世间的冷暖,可谁会嘲笑他呢?也许,也正是他的这股傻劲,才感动了我们吧!

那咬过一口的汉堡,承载了一位小男孩的真挚爱心,也记载了一个悲天悯人的感人故事。(“悲天悯人”用在这里有点大词小用了,“悲天悯人”形容的多是心怀家国大爱的年长的仁者,用在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身上,是不恰当的,直接用“感人故事”就可以了;另外,“感人故事”与“真挚爱心”放在一起,哪个更具有价值,哪个更让人记忆深刻呢?显然是小男孩那颗善良温情之心,所以,我们可以对最后一句话做一个修改,突出这份爱心:那被咬过一口的汉堡,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值得分享的感人小故事,更是来自一个孩子的宝石般闪耀的赤子之心。)

 

一、作文总体评价:

1、首先,您所记叙的这篇故事,相对完整,情节流畅,语言文字也颇为通顺,这是很好的。而且通过对这个故事的记叙,我们能够比较鲜明地感受到小男孩那关爱别人的热忱和赤子之心。

2、但是这篇文章建议您写得再细致些。过于简单的情节,无法产生太强的感染力,情感的转变也会变得很突兀,很生硬。文中很多细节都是一笔带过的:比如说爸爸为什么无言以对,这里是有可以深入描写的空间的,是不想让孩子看到这么冷漠的一幕,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那时的父亲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这是可以详细写的;他看见孩子给乞讨母子送汉堡,又有什么反应?这也可以写。所以要学会加入细节描写让文章更加饱满。

3、其次,在文章语言修辞方面:能用一些成语来修饰文章是好的,但是务必要保证用词的准确,不能想当然。像文中的“小心翼翼”就用得很好,将孩子的单纯善良表现了出来;但“悲天悯人”就用得不恰当,“烟消雨散”更是写错了词,这样一来,不仅没有锦上添花,还会使文章的表现力打了折扣,所以一定要注意用词准确。

4、最后要说的是,作文允许适当想象,而想象的目的还是为了文章更加真实生动,富有感染力。所以要注意符合生活的基本常识和逻辑,切忌单纯凭想象行文,文中一些情节的想象,前后没有照应,就显得很突兀了。

 

二、作文等级评价:三级

 

三、作文修改建议:

1、写作文,不仅要保证叙事的完整,还要追求表现的生动饱满。所以,我建议您在写记叙文时多多注意细节描写,对语句做些修饰,这样可以使情感的流露更加自然,更加真实。但修饰不能过分,胡乱堆砌,单纯追求美感同样会模糊文章的思想和情感。

2、准备一本新词抄写本,将新学到的好词(包括好句,好段)抄下了,注意记录词语的释义和例句,然后自己再试着造两个句子,第一句只要求理解词语意思准确,而第二句就要花心思,尽量写得新,写得好。造好以后,拿给老师和家长看有没有写对,比较两个句子之间的差别。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写作中用词的准确度,还可以提升新颖度,使得文章更耐看,更有文采。

3、写文章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发挥想象,但要注意一定是“适当”的,说明还是要尊重生活的逻辑。如果目前没办法把控“适当”的程度,那么建议您还是先立足于 “写实”,就是按照生活实际发生的情况来写。照实写作可以帮助您真实地还原事情本来的面目,也就更容易带动文章的情感,从而感染读者。

 

四、原文修改(仅供参考)

被咬了的汉堡

我走在路上,恰巧经过一家肯德基,从大大的玻璃落地窗看进去,里边的人正津津有味地享受着可口的食物:有薯条,有可乐,还有各式的汉堡。我突然盯着一个孩子咬了一口的汉堡发起呆来,思绪一下子回到了那年暑假。

我和几个小伙伴在肯德基里找到一处空位子坐下,准备好好享受摆在面前的一桌美食。然而,旁桌的一对父子却搅乱了我们的兴致。那个约摸四五岁的小男孩,似乎跟父亲起了争执:“我不要这个,不吃了!就不吃了!我饱了,不要!”,“可是你才吃了一点点呀”,父亲试图说服儿子将就着再吃点,可以孩子就是不依,还没等父亲说完,便打断了他:“不要,呜呜,我不要嘛!”边说,边用鞋蹬着桌脚“咯咯”直响。刺耳的哭闹声,引起了周围几桌食客的注意,大家有的皱起眉头,有的摇摇头,有的轻声叹了口气,都显出不愉快的样子。    

突然,小男孩的注意力好像被什么吸引去了,他停止了哭闹,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店门口。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发现店门不远处跪着一位衣裳褴褛的阿姨,她怀里抱着个小孩儿,脸上脏兮兮的,也像母亲那样瘦得皮包骨头,时不时咽口口水,显然是很久没吃东西了。他们面前的小铁盆空空如也,一枚硬币都没有。过往的行人见了,也像躲瘟疫似的远远地避开她们。这时候,一位年轻人推门出去,顺势把手中吃剩的一小块汉堡丢在路边。那位母亲眼里突然显出光来,像是见了什么价值连城的宝贝,她忙扑过去,捡起了那一小块沾满土灰的汉堡。

小男孩看着,脸上显出疑惑的样子。他转头问:“爸爸,那位阿姨为什么要吃别人吃过的东西?”

父亲一时间竟不知怎么跟孩子解释,于是敷衍了一句:“也许她爱吃吧。”。“哦!”,小男孩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接着扯了扯父亲的袖子:“爸爸,再买两个汉堡吧?”父亲虽然疑惑,却也答应了。小男孩接过两块热腾腾的汉堡,在每个汉堡上各咬了一小小口,然后小心翼翼地捧着,来到那对母子的面前,他笑着将汉堡递了过去, “爸爸说你喜欢吃被咬过的,吃这个吧,干净!”那位母亲睁大了眼睛,里面有疑惑,有感激,有打转的泪,还有闪着的光芒。她用含糊颤抖的声音答了声: “谢谢!”小男孩又笑了,声音像银铃悦耳。

我静静地看着,眼前的景象渐渐朦胧了, 那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也许还未体味人世间的冷暖,却已用他那简单的温情感动了我。

那被咬过一口的汉堡,承载着一位小男孩的真挚爱心,在我的记忆里闪耀。

 

五、素材提供:

(1)鲁迅笔下的乞丐:

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之前的花白的头发,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选自《祝福》)

(2)那天,看见一个老婆婆,穿着睡衣,睡衣很脏,躺在肮脏的地上,手缠着纱布。全身都破破烂烂。但她的眼,有说不出的沧桑,眉目之间流露出的悲伤,势不可挡。皱纹一条比一条深。完美地嵌在了老人脸上。

(3)正走到阶梯的中间,突然一个小乞丐冒了出来,我被吓住了。只见脏兮兮的手上捧着一个塑料杯子。那杯子不大,却十分的干净,连一枚可怜的硬币也没有,只是拿着它的小手在微微的颤抖着。

(4)不要认为乞丐与众不同。他们是人,七情六欲,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他们也有。但这丑陋的世界,让他们封存了那颗心,任谁,也融化不了。如果,说真的有什么与中不同的话,或许,他们比很多人都干净。

 

六、相关链接:

(1)著名特级语文教师、福建省语文学会名誉会长王立根谈“写出生活的情趣”:

http://www.hxyww.cn/wycynews.aspx?tid=4992

著名特级语文教师、福建省语文学会名誉会长王立根谈“借叙事以传神”:

http://www.hxyww.cn/wycynews.aspx?tid=5379

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谈“写作文要善于‘折腾’”:

http://www.hxyww.cn/xxpjnews.aspx?tid=423

(2)写作文的一些技巧

写作技巧:

http://www.hxyww.cn/dxcpnewslist.aspx?bid=85&sid=101

(3)写作素材:

http://www.hxyww.cn/xxpjnewslist.aspx?bid=132&sid=135

 

七、三级记叙文范文:

补鞋的老人

每当看到我那整旧如新的棉鞋,看到鞋头上那密密麻麻的针脚,我就会想起那寒风的一幕,就会想起他——那可亲可敬的补鞋老人。

那是一个寒冬的下午,已经5点了,北风呼呼地刮着,人们都裹紧大衣急急忙忙地赶回家。我背着书包,拖着前面裂了口的棉鞋一步一挨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风一个劲地往破鞋洞口里钻,冷得我直打哆嗦,我心想棉鞋坏了穿不成了,只好要妈妈买新的了。突然,我看到街角处有一个补鞋老人挑着补鞋箱准备回家。我灵机一动,这双鞋补一补还可以穿,何不补补呢?我迫不及待地走上去说:“老爷爷,您能帮我补补鞋吗?”老人望了望寒风怒号的天空,犹豫了一下,又看了看我脚上的破鞋,说:“好吧!”

老人又重新坐下来,打开补鞋箱,拿起我的鞋补了起来。我仔细地端详着这位老人,他花白的头发,古铜色的脸,一双混浊的眼睛,额头上有几道深深的皱纹。可能由于长时间补鞋的缘故,手上结满了茧子,冻得通红,他把鞋夹在两腿间,右手拿着针用力穿过鞋帮,左手把线扯过来。他艰难地一针针缝着,天气太冷了,他不时停下来用嘴对着手哈气。这时鞋的裂口缝好了,可是他并没有住手,一边又把裂口加缝了一道,口里还一边说:“你们小孩穿的鞋不结实点不行啊!”

鞋补好了,我问他要多少钱,他伸出3个贴满胶布的手指,“什么,要3元钱。”“是3角呢!”他回答。我愕然了,连忙掏钱,掏半天也只有2角钱,妈妈给我的一元钱忘带了,怎么办呢?老人看到我焦急狼狈的样子,笑着说:“算了吧。”我听了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我边穿鞋边问:“您收费这么便宜,一天恐怕‘赚不了多少钱吧?’”“什么赚不赚,我老人,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出来补补鞋还可以给人们个方便。”老人的话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由衷地说:“谢谢您老人家。”是呀!要不是他,我的脚可要挨冻了。

我穿着补好的棉鞋往家走去,走了几步,我回头望了望,只见善良朴实的老人正顶着刺骨的寒风在暮色中收拾鞋箱。我忽然觉得有一股暖流从脚底迅速传遍全身,涌向我的心窝……

 

简评:上文同样是一篇达到三级的记叙文。从这篇文章中,您还可以借鉴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在语言的措辞方面,这篇文章虽然也有渲染气氛和描绘人物形象的词语,但是使用得较为准确;其次,这篇文章将情节铺垫和人物渲染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虚实相生,互相衬托,最好,这篇《补鞋的老人》的作者,能够从细节出发,将刻画老人补鞋的手,补鞋的动作等,从侧面烘托老人的形象。

 

八、相关辅助教材:暂缺

 

九、相关教学视频:暂缺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