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何裕奋:课堂因“意外‘花’开”而美丽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兼谈课堂创生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发布时间:2016/4/7 13:03:35

课堂是动态的、开放的、广域的,语文教师只有用前瞻性的眼光来审视课堂中极具生长性的学习过程,才能将那些转瞬即逝的现场紧紧把握住并生成为课程资源,从而不着痕迹地促进学生发展。

这是我参加的一节公开评选课。课不是刻意备的,没有太多的预设;学生不是熟悉的,没有事先的情感联络,但是,整节课师生交流得十分融合与默契。随意地联系,适度地拓展,自然地升华,举重若轻,收放自如。尤其是巧妙自然地将课堂上出现的“意外”转化为课程资源,课堂在动态生成中变得自然洒脱、活泼灵动。

镜头一:“花”开意外,“预设”VS“节外生枝”

师:课文中的哪个地方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德国景色的奇妙呢?

生:正是这样,也确实如此……(略)

师: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跳入你的眼帘,让你心情感觉格外舒畅呢?

生: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

师:一个词语就是一个画面,再读这两个词,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了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鲜花争奇斗艳!

生:我看到一朵朵鲜花绽放着可爱的笑脸在风中摇曳。

师:孩子们,在你们的生活中见过这么美的鲜花吗?

生:我家附近的龙江公园,那儿有许多花一团一团连成一片,好美呀!

生:我家附近街道两旁的绿化带里的鲜花“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

生:老师,我们班上也有“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

师(惊讶):是吗?在哪儿了?

一个学生指着前黑板旁边的“班级红花栏”,全班学生的目光都投向那里(惊讶),稍后,课堂一阵哗然,笑声中似乎带着故意调侃后的得意。“花”开意外,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呢?我们不妨做以下几种假设:

假设一: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教师不知所措,为了使教学能够流畅下去,立即制止偏离预设的一切“意外”,迅速回到教学预设的正轨;

假设二:将学生“意外发现”置之度外,我行我素地按照教案预设继续推进教学进程;

假设三:肯定学生的独特发现,但不知如何处理,只好继续推进预设进程。

假设四:尊重并赞赏学生的意外发现,敢于放手让学生充分发表独特见解,并将学生的“独特见解和体验”纳入教学预设轨道,给“意外发现”留足了生成的空间。

很显然,假设一、二,教师的霸权主义剥夺了学生言说的权利,以本为本,为教而教。

假设三,表面上看似对学生的尊重,实际上仍是教师说了算,教师为本,一统课堂。

假设四,体现了“学生即课程、老师即课程”的教学理念,对预设的课程进行创造性处理,并期待动态地生成课程价值。

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动态的,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正是这“不确定的因素”才彰显了课堂生成的魅力。一线教师应理智对待课堂的生成性资源,珍视课堂中“磕磕绊绊”,巧妙地将其转化为课程资源,才能聆听到学生生命拔节的动人旋律。

这节课,我用“假设四”处理课堂的“节外生枝”,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镜头二:延迟“花”开,为生成埋下伏笔

师:“红花栏”上的“花”为什么会让你想到“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呢?

生:因为“红花栏”上的每一朵“花”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它是老师对我们的表扬和认可。(掌声四起)

此时,我的内心满是惊喜,惊喜于学生充满诗意的情思。是的,我不知道这满墙别样的“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背后有多少美丽的故事。或许有热爱劳动的,或许有学习进步的,或许有乐于助人的……总之,它和季羡林先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美好情感或多或少有着必然的联系?这是课堂不可多得的创生性教学资源!

于是,我恭恭敬敬地仰视着“红花栏”上印着的各种颜色的小花,深情地说:“是呀,同学们,这满墙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正是你们绽放出的最美的笑容!每一张“笑容”背后都在述说一个美丽的故事!待会儿,老师再来聆听你们的故事,好吗?此时,孩子们的眼睛像清泉一样透彻,充满了自豪和期待……等待是一种智慧,静待“花”开,为生成埋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镜头三:静听“花”开,让生成不期而遇

师:“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来说一说。

生:这种境界指的是德国人把花载在阳台上,在屋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在街上却能欣赏到花的全貌。

生:这种境界指的就是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情感。

师: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感受到过这样美好的境界了吗?

生:课堂上,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我觉得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生:平时同学们轮流值日时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生:在“书香伴我行”班级捐书活动中,大家把自己心爱的课外书捐给了班集体,建立了图书角,这也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是呀,美丽校园我的家,每个人都有义务为自己家园添砖加瓦。

师:请大家再看这满墙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指着红花栏),一定有许多美丽的故事,老师想听听,“这一朵”是怎么绽放的,可以说自己,也可以说说身边的同学?

生:“这一朵”是李小可为班级植物角浇水,老师表扬她的。

生:“那一朵”是薛君瑶义务帮助值日生打扫包干区得来的。

生:在“创建文明校园”活动中,我们班被评为最清洁的班级,老师给我们每个人都奖励一朵花。

师:多美的花,多美的故事!这面红花墙上,有帮助好朋友开的花,有关心集体开的花……每一朵“花”都在述说着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不正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美好的境界吗?那就挥洒你们手中的笔,在这么多“花”中挑选一朵最灿烂的,可以写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写别人的故事……

从以上三个教学片断可以看出课堂创生性资源具有四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真实。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对课程的开发的过程,来自于学生生活经历的课程资源真实、可信度和认同感更高,学生易于接受。

二是亲切。创生性课程资源是由师生在平等对话中感悟、体验到的,学习者容易接近“现实情境”,更具亲切感和亲和力。

三是开放。课堂互动生成的相关信息及教学资源是动态开放的,或是“节外生枝”、或是“锦上添花”、或是看法意见上“不合情理”,有时是智慧的火花,有时是灵光闪现。正是这种情境方向的不确定性,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去探究。

四是延时。创生性资源给人以印象深刻,更具长远的教育意义,由此循序渐进,走向更加深远的空间,获得丰厚的文化素养。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师与教师、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均可产生创生性课程资源,这是一种潜在的隐含的资源,需要我们去激活、捕捉,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不失时机地将“节”外所生的“枝”纳入临场设计中,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改变传统的狭隘的课程观,有效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以新的课程观来重新审视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以更高、更宽的眼光来设计教学,只钻研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整合各种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多方面的,教师必须具有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不能局限于课本,就教材教教材,还应该不断地搜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广泛挖掘各种课程资源,让那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和发展的资源为教师所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预设”留有足够的弹性空间,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等一系列教学的创造性活动,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创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适度重组教学单元,进行学科内容的整合,改变教学方法,生成新的内容。将课程还给教师,鼓励教师凭借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调适教材,应是课程改革一个新的突破口。

1.充分挖掘学生资源。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标准重要理念之一。学生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对象,他们本身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资源,必须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渴望和迫切要求下参与教学活动,为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和体验,要让学生善于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并在课堂交互的活动中,能动地共享他人的资源,在与教师、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自身得到发展和提升。

2.有效利用环境资源。

教师可以根据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图书馆等,使这些资源有选择地进入课程领域,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帮助学生摒弃“惟书”“惟师”的盲从与偏见,使多样性的知识成为提高认识能力的途径,使学生从周围社会中学习更多的东西。学生的学习应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互动对话中创生新的课程资源

新课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由教材提供的知识将大大减少,而教师个人知识及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比例将大大增加。因此,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还应当成为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应该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

1、平等对话是创生课程资源的前提。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实现知识的生成与生长,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个重要保证。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要从事繁重无用的知识点解析,而应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长创造性智慧。目前的学生从学校以外的媒体中不断地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并将它们带入课堂的教学活动之中,每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是一个知识源,蕴藏着巨大的可开发与发展的潜能,这本身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活力的可共享的资源。因此,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上述案例中教师不惧学生的“节外生枝”,巧妙地展开对话:“是呀,同学们,这满墙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正是你们绽放出的最美的笑容!每一张“笑容”背后都在述说一个美丽的故事!待会儿,老师再来聆听你们的故事,好吗?”正是这平等的交流召唤着学生的参与、激起学生烂漫的情思,才有了学生的率性之语,才有了意外“花”开后的真情流淌,课堂在和谐灵动的对话中“美丽”起来。

2、师生互动是创生课程资源的基础。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这样讲道:“教学是开放的、动态系统,不是封闭静态的系统,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合作与互动,是一个能量交换的过程,是活的,生成性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按部就班地执行。”的确如此,在我们日常语文教学中经常会有“意外”事情或问题发生,这些预设外的生成,是极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敏锐的课程意识,善于捕捉课堂上看似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偏离教学预设的“意外问题”,化被动为主动,突破教学预设的束缚,引导学生质疑、讨论、探究,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活动,给课堂教学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当学生把红花栏上的“花”当作“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来理解时,教师不是墨守成规地执行预设的教案,而是暂时放下既定的“预设”,珍视学生独特体验,将其视作生命拔节的动人旋律,细心呵护,默默欣赏。最为难得的是教师善于把课堂上意外生成的教学资源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创生出教学新的增长点,既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又发展了学生的言语智慧,可谓一举两得。

3、有效引导是创生课程资源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能预见到课中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日常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问题或事件,语文教师要有敏锐的课程意识,既要把握住预定教学目标,又要善于利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学会随机应变、转弊为利。当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出现时,教师要及时调整课前预设,让出空间、时间给学生。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会成为师生智慧共生的天地,成为师生获得审美享受的舞台,成为师生悠然不尽、余味无穷的宝贵资源。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创生性资源我们都无选择的利用,对教材不利或毫无用处的漫无边际的创生,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要完成一定的目标与任务。

【参考文献】

1.《创生性资源让课堂“活”起来》作者:许嫚安

2.《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资源》作者:林存华  郁琴芳

3.《在生成与预设间寻求平衡》作者:林乐珍4.《莫让“生成”转瞬即逝》作者:汪明峰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