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陈喜龙:春风化“语” 驱除“心”魔 ——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6/4/7 13:33:40

【摘要】  作为弘扬文明,传承优秀文化的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引领着我们可爱的学生回归内心灵魂的健康美呢?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语文老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心理有重要作用以外,笔者结合从事语文教学十年的过程,从教材对话、教学设计、课外活动和写作教学四个方面,谈谈一些研究的作法。

【关键词】  高中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2014年2月18日,湖南娄底新化发生了一起14岁少年网吧弑父的惨案;2014年3月13日,浙江温州平阳一位高三学生不幸跳楼遇难;2014年4月25日,泉州荷山中学发生了一名男生遭同学群殴的恶性事件……种种惨痛代价的背后,无不折射出我们中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也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推向风头浪尖。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热切要求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对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学生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认为,与此工作相关最密切的,除了学校开设心理课程和设置心理资询室外,还应当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一起,而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来说,更应当肩负起这一项重要工作。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作为弘扬文明,传承优秀文化的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引领着我们可爱的学生在感受艺术美和科学美的同时,回归内心灵魂的健康美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语文老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心理有重要作用以外,笔者结合从事语文教学十年的过程,从教材对话、教学设计、课外活动和写作教学四个方面,谈谈一些研究的作法,期待得到众多前辈和同行们的不吝指正。

一、立足教材对话,以情移情

能够选入高中教材的文学作品,都是出自名家名篇,都是至“情”作品,富于情感因素,极具情感熏陶功能和审美教育作用。正如刘勰所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琮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情”是作品的根本。写文章的人往往是在感情丰富,激情四射时刻,由“情”顿生灵感而一挥而就。阅读文章的人也往往是因写作之人的“情”而由感而发,顺势进入写作之人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形成共鸣。为此,我们可以发挥教材中这些优秀文学作品这一功能,积极引导学生与教材对话,发挥作品的“移情别恋”功能,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既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又陶冶了性情,提高了道德修养。

如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时,让学生与刘和珍对话,与段琪瑞执政府对话,在对比之中,让学生明白面对种种生活艰辛之时,要有“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那样的勇气;学习《师说》时,让学生懂得尊师之道,尊重他人之理,要时刻反省自己;学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引导学生与桑提亚哥和大海对话,在体会大自然的宽广又凶险时,又可以让学生深深地被老人为了保护成果而勇于与鲨鱼搏斗的坚毅品格所震撼。还有在学习李密的《陈情表》时,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之后,引导学生从“孝情”角度与作品对话,然后针对社会种种不良现象,如因为房产而出卖亲情,为了遗产而弑父等展开探讨,从而明白“百善孝为先”的优秀文化传统,进行感恩教育,从而强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整合教学设计,以境驱情

每一份教学设计,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世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教案设计明确提出: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笔者认为,这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出发点,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情境,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驱动各种水平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在加强生生交流和增进师生关系的同时,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比如,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当认识到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重要过程,也是调动与培养学生心理情绪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热情参与课堂。那么,可以通过课前三分钟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针对社会生活的种种现象自由地漫谈,在课前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心理气氛;还可以通过引领学生咀嚼汉字的魅力,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还可以通过挖掘文学作品的主题,驱动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感知和创造能力;还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技巧,特别是评价的杠杆,从多方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如态度、创意、责任心、意志力、合作精神等方面,适时地赞美和激励学生。这样的情境设置,能够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保证能够轻松、愉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三、开拓课外活动,以动创情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当充分运用这一平台。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有如此建议:“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言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可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当充分依托生活这个大课堂,充分开拓课堂外的种种活动,活跃学生参与生活的热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健康、向上、快乐、自信和合作的健康人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分析自己、超越自己,在实践中感受生活的真善美,走出闭塞的内心世界,迎接灿烂的阳光世界。

比如在感恩节来临之时,组织学生观看《放牛班的春天》,通过马修老师与一群狂狷不羁学生的故事,让学生看到这群写满忧郁与痛苦的脸庞上,已经一扫往日的阴霾,让学生懂得“上善若水”的品质,懂得去感恩教师的无私、宽容与热情。结合母亲节、父亲节、“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进一步强化学生内心对“孝情”与“尊师”的理解与遵从;端午节、清明节时,开展读经典诵名篇活动,来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九一八”、国庆节时,开展辩论和诗歌朗诵比赛,来强化学生的爱国、信念、团结、劳动、责任等精神品质;还结合学校开展校园艺术节活动,积极开展文字听写大赛、书签设计大赛、书法书画大赛等活动,在活跃与丰富学生课外活动之外,增强生生、师生的交流与合作,在学会与他人团结合作时,学会宽容与大度,学会坚持与追求,学会感恩与使命,从而内心充满阳光与快乐,驱散生活与学习带来的压力与种种心理阴霾,共沐在和煦的春日阳光之中。

四、利用写作教学,以文疏情

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随着生理和心理渐渐走向成熟,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能够凭借自己的情感变化自由写作,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那么作文教学除了注意从作文常规做指导以外,作文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学生的表达自我上面。结合这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角度关注生活,观察生活,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既能帮助学生辨别生活的假、丑、恶和真、善、美,提高审美能力,学会调节和控制心理变化,形成积极向上态度对待生活与学习,又能使教师容易透过这些方式,能够及时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机会,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可以通过每周一篇周记的方式,引导学生反思一周以来的心情变化,得失情况等,教师在批阅周记时就能够及时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想法,从而作出合理的心理辅导,对于许多不良的心理情绪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内适时排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呵护。再如在每个学期的大作文教学上,根据学生学段的不同,心理问题和生活问题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布置作文题目,比如在高一时,可以多从“目标、理想、亲情、感恩、心态、方法”等主题引导。因为对于初涉高中的学生来说,面对突如其来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内心容易滋生出许多骄躁和厌学情绪,此时就应当多从树立目标理想,回味亲情温暖和改进学习方法的方式入手引导,通过众多的名言典例来帮助学生消除内心这些不良情绪,在作文教学的同时,及时地帮助学生走出困惑和消沉,以平和轻松的心态与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当然也可以用微博、QQ、微信、邮箱、短信等方式,在与学生表达沟通之中,教师进行积极地心理疏导。

当然,虽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语文教学,无法与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提并论,但是,我们也可以把语文课堂变成像春风一样的细雨,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驱除心中种种不良情绪,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学生在这和煦的春风中,快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孙亚玲 莫国芳 《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6.8第十二第四期

3、袁雪梅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些思考》大观周刊 2013(4)

4、季方萍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2(11)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