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雪敏:猜猜 说说 写写 ——有感于青秀比武的写话指导课
发布时间:2016/4/15 16:00:47关于习作教学,一直是最困扰语文老师的话题。尤其是低年级写话,写得少,老师不满意,觉得太简单,不够生动;写得多,学生有难度,不知该再写些什么。其实困扰的问题就集中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上面。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如果有了“米”,缺失“煮米”的技巧,生米也是煮不成饭的。最近学校举行一场以“写话和习作教学”为主题的青秀比武暨专项研讨活动。聆听了18位执教老师的课,带给我们的有不一样的设计,不一样的精彩,也更有不一样的思考。现摘录几位低年级教师执教的《写一种熟悉的动物》几个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所想吧。
【镜头一:激情猜谜——搭桥铺路】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那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张动物图片,不过这些动物想跟咱们班的小朋友玩个“猜一猜”的游戏。你们有信心猜对吗?
(出示动物图片——孔雀的尾巴、大象的鼻子、长颈鹿的脖子。)
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因为孔雀的尾巴会开屏,最好看。
生:大象的鼻子卷卷的,又很长,谁都比不上。
生:长颈鹿的脖子又细又长很好认。
师:对了,其实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这特点和别人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只要看到这与众不同的特点就能马上猜出来它是谁。(板书:样子)
(出示动物喜欢的食物、玩物——肉骨头、绒线球。)
师:这回你们又是怎么猜中的?
生:小狗爱吃肉骨头。
生:我家有一只小猫,就爱玩毛线团,毛线球。
师:你们是根据它们喜欢吃的或喜欢玩的来猜。小动物爱吃的东西,爱玩的东西其实就是它们的生活习性。(板书:习性)
(出示文字描述:我全身都是毛,脑袋上长着一张嘴巴,一双眼睛……)
师:猜猜这到底是什么动物呢?
生:狮子。
生:熊猫。
生:小鸟。
……
师:这么多答案,你们觉得谁说得对?(学生一脸茫然,直摇头。)
师:到底是谁呢? 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好不好?(师点击课件,出示小白兔的图片)
师(故作惊讶追问):刚才你们不是很厉害,一下子都猜着吗?这回怎么都猜不着?
生:因为你只告诉我们全身是毛,脑袋上一张嘴,一双眼,像这样的动物太多了。
生:我们收集到的信息还不够准确,没法判断。
生:都没有写小白兔的特点让我们猜。
师:看来抓住特点来介绍一样东西是很重要的。(师概括并板书:抓特点)
【反思一:上述片断中老师紧紧抓住低年级孩子爱动、爱玩的特点,在入课环节中设计了多个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的谜语,配上了丰富的画面,生动的语言,夸张的表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俗不知,在看似简单、有趣热闹的猜谜环节中,也藏着老师的一番别有用心。教师将本节课的写话指导重点之一——抓特点,悄无声息地融入到课堂中。瞧,看图片猜动物中,教师别出心裁地让学生根据动物某一部分猜谜,既是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又是在巧妙地渗透“抓与众不同的特点介绍事物”的这一写话方法;猜信息不齐全的文字谜中,学生在不断地猜谜中不断地被否认,也逐步自己意识到了教师所出示的文字信息不够准确,这时教师再次把“抓特点写事物”的这一方法直接拎到学生面前,就能加深学生对这一方法的掌握。所以,看似热闹的猜谜游戏,实则是教师在为自己的教学课堂搭桥铺路,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
【镜头二:争当评委——添砖加瓦】
师:瞧,鸭兄弟把自我介绍写好了!它们写得怎么样?能不能成为动物明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出示两段文字:1.我是大鸭,全身长满了绒毛。脑袋上长着一双黑黑的眼睛。一张扁扁的嘴巴总喜欢嘎嘎地叫。一对宽宽的脚丫划起水来可厉害了。
2.我是小鸭,全身长满了金黄色的绒毛,摸起来毛茸茸的。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像两颗小黑豆。一张扁扁的嘴巴喜欢嘎嘎地唱歌。一对宽宽的脚丫像两片枫叶,小池塘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在那里我可以逗小鱼小虾玩。)
师:你们现在评委老师,先自己读一读,再比一比,这两段话有哪些不同?哪只鸭子写得更好!更有机会成为动物明星!
生:我认为应该是小鸭写得更好。
师:你觉得小鸭哪里写得好?
生:我觉得圆圆的脑袋上长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像两颗小黑豆。这一句写得特别好。
生:小鸭把自己的眼睛比做两颗黑豆,我觉得很好。
师:是呀,多么形象的比喻啊!
生:我觉得最后一句写得很好。
师:这小鸭可有趣了,把脚丫想象成枫叶,还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写出来,真棒。
生:我是小鸭,全身长满了金黄色的绒毛,摸起来毛茸茸的。这一句写得好。
师:小鸭告诉我们绒毛的颜色是金黄色的,写得多清楚啊!
生:一张扁扁的嘴巴喜欢嘎嘎地唱歌比大鸭的嘎嘎地叫着,写得好。
师:嘎嘎地唱歌,我们好像看到了小鸭多快乐啊!
师:小鸭把绒毛的颜色,眼睛、脚丫的大小、形状写明白、写清楚、写形象,就更有机会成为动物明星了。
师:谁愿意用你美美的朗读把未来动物明星小鸭请出来。
【反思二:该片断中,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位成重点介绍一种动物——鸭子,让学生先学后仿,不求教得多,但求学得好。所以老师精心创设了“争当动物明星”的这一情境,旨在让学生通过当评委的机会,认真读范文,比较两只小鸭子自我介绍,从中发现范文中的优美词句,达到学习—积累—运用的目的。可惜,教师在此环节中没有处处围绕心中的目标,一步步地引领孩子去寻求好词句,品味好词句,积累好词句。换句话说,教师只做了让学生说“哪里好”,却没让学生深入品味其“好在哪里”“为什么会好?”课堂上没有创造机会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是无多大意义的,“教”与“不教”是一样的。
在低年级年级学生写话的起步阶段,在教学中认真挖掘典型的句式,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句式运用水平,也能帮助他们学会用一些不同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理解。比如范文中用的比喻句,就可以将其充分利用好。低年级孩子,想象力丰富,最喜欢用比喻句了,老师可以进行适度拓展,你觉得小鸭的眼睛还像什么?在得到不同答案后,告诉孩子,只要多想象,用上这样的句子,就可以把要介绍的东西说得别人更清楚。
除了句式训练,词语仿写运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如这个范文中蕴藏着大量的好词为学生积累语言提供了方便条件,像圆溜溜、毛茸茸这类ABB式的词,就可以不失时机的让学生进行积累、填空训练。还有“嘎嘎地唱着”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让学生和“嘎嘎地叫着”进行比较,体会前者的精妙之处。对于文中出现的优美词句,欣赏完后不妨让学生大声诵读,在琅琅的书声中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积累。这些都能为学生写句打下坚实的基础。】
【镜头三:展示自我——点石成金】
师:欣赏完小鸭兄弟的自我介绍,我们赶紧帮帮小鸡吧。现在,我们分工合作,你最想写小鸡身上的哪个部位,就写哪个部位,写一句话就行。(师分别让四个小组的学生写羽毛、眼睛、爪子、嘴巴)
(学生现场完成写一句话的练习。)
师:好了,小鸡的自我介绍大功告成。谢谢你们帮了小鸡大忙。看看由这4句话组成的自我介绍能帮小鸡拿到动物明星吗?(师拎孩子的一句话写话,并乱序排列)
师: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读一读,看看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下欢迎大家多提意见。写这句话的主人是谁呀,请你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好吗?
生:羽毛:我全身的毛淡黄淡黄的。
师:有没有哪个同学也写小鸡身上的毛,请你说说看,你是怎么写的?
师:哦!你想到了“毛茸茸的”一个这么好的词语,老师肯定要把它用到这个句子中。
师:除了用“淡黄淡黄”,还能用什么词呢?
(黄澄澄 金灿灿……)
生:小鸡长着一双小巧玲珑的脚丫。
师:小鸡的脚丫像什么呢?
生:小鸡的脚丫像两片竹叶。
师:很好,用上这个比喻,就更形象了。
生:小鸡的嘴巴尖尖的,捉起虫子可厉害了。
生:小鸡的眼睛像个小乒乓球。
生:我觉得不行,眼睛没有乒乓球那么大。应该说像小玻璃球。
师:你真会观察,是的,用来比喻的东西形状应该差不多。现在,我们把这些句子都改得差不多了。孩子们,这么美的句子,把它连起来读一读。
师:听出来了吗?这样写可以吗?
生:不可以,有点乱。
生:一会儿说脚,一会儿又说嘴巴,又说眼睛,一点顺序都没有。
师:你说的真好,那我们一起按顺序排排队吧!(师生一起将顺序重新排列。)
师:我们合作读一读。每句话的开头我来读,好吗?
师:你看,写一种动物啊,除了观察要仔细,抓住主要特点,还要想象合理,有一定的顺序,才能把动物写可爱。
【反思三:这个片断是某老师整堂课中做得最成功的一处。首先,该老师紧紧从低年级孩子出发,练写部分的设计,只要求学生介绍小鸡身上的一个部位,既降低了难度,又提高了学生写话的热情;其次,由4个不同学生写的句子进行重组小鸡的外形,让学生耳目一新,他们都很想知道重组后的小鸡会是什么样的,所以当老师说一起改改句子时,学生表现出一度的热情;再者,在修改环节中,教师的权利真正下放,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尤其是在学生说的时候,相机肯定,相机追问,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对于写得好的,不但肯定表扬,还适时拓展指导,如还能写怎样的羽毛呢?鼓励学生把句子说优美,说精彩,形成了很好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都说写话的功夫在课外,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写话教学中,就要将学生语料库中储存的语料激活,使其“乐”于运用。另外,写话指导并不是只为了教某个词,更是为了教学生积累某些词,该老师这么做,就是在时时处处帮助孩子积累词语,丰富语料。
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动物是这次写话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这点,该老师没有在课一开始就用专业的术语告知孩子,而是巧妙地在这个环节中进行。先调动起学生修改句子的热情,再不动声色地将错乱的句子让学生读读,学生兴趣点被点燃,就不难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自己的发现后,教师再趁热打铁地引出写作方法——要观察仔细,抓住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动物写可爱。自然,这样的教学安排,也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青秀比武活动已圆满落幕,可是关于“写话和习作”的话题却远没有结束。写话是 “习作”的开始,是“习作”的基础。所谓“写话”,就是写一、两句话,或简单的写一段话。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把“把话写完整”作为起步作文基本要求,写几句或一段有意义的话,让儿童言有童真,爱写多少就写多少,鼓励自由表达。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降低要求,激发他们的写话兴趣,让他们觉得写话是很有意思的,让他们在不经意中快快乐乐去写,去表达,再逐步提高要求。此外,我们也要利用课堂和生活这俩渠道指导学生积累词汇,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获得敏锐的语感和规范化的语言运用能力。有了兴趣和一定量的积累,再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细心指导,让学生一步步掌握其中的写作方法,学生的写话训练会一步步走向成熟。只要我们这么去做,在写话和习作这块沃土上,会听到花开的声音,也会嗅到泥土的芳香,还会看到孩子们放飞驰骋的心灵。